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洛阳牡丹正当时:从刘禹锡诗篇看千年花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洛阳牡丹正当时:从刘禹锡诗篇看千年花事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734238959813086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228791622322518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QQ0497053469KC.html
4.
http://paper.people.com.cn/zgcsb/html/2024-06/03/content_26061559.htm
5.
https://www.sohu.com/a/769181798_433989
6.
https://hct.henan.gov.cn/2024/03-22/2964893.html
7.
http://www.tlfw.net/sy/syhdy/202404/t20240412_20334763.html
8.
https://m.guoxuemeng.com/gushici/71316.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1/14/10018653_1128507031.shtml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每年四月,当第一缕春风拂过洛阳城,这座千年古都便迎来了它最绚烂的时刻——牡丹文化节。2024年,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如期而至,从3月21日持续至5月5日,为期46天的花事盛宴,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赞誉,更凝结着千年的文化积淀。自隋唐时期开始,洛阳便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史料记载,洛阳牡丹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洛阳,已培育出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的牡丹,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牡丹之都”。

漫步在洛阳的街头巷尾,处处皆是花海。王城公园、中国国花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等各大牡丹园内,数万株牡丹竞相绽放,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赛金,紫的若霞,美不胜收。其中,王城公园作为首届牡丹花会的发源地,历届牡丹文化节赏花主会场,更是游人如织。园内不仅有牡丹成片,还有趣味娱乐设施以及动物乐园,是洛阳人最爱的赏花打卡地之一。

面对如此盛景,不禁让人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作《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芍药和荷花的对比,突显了牡丹的卓尔不群。诗中写道,庭前的芍药虽然妖娆却缺乏格调,池上的荷花虽洁净却少了些情致,唯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花开之时,整个京城为之倾动。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牡丹的非凡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由衷赞美。

牡丹在唐代的盛行,与皇室的推崇密不可分。唐高宗时期,双头牡丹就曾被引入宫廷,供群臣观赏。武则天更是对牡丹情有独钟,不仅将家乡西河(今山西文水县)的牡丹佳品移植宫内,还下令在全国推广种植。到了唐玄宗时期,牡丹的种植和观赏达到了鼎盛,不仅在宫苑、寺观、达官贵人宅第随处可见,更逐渐普及到寻常百姓家。

牡丹的美,不仅体现在其花形花色上,更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刘禹锡的另一首牡丹诗《思黯南墅赏牡丹》中,他将牡丹比作谪仙降临,暗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进而凸显牡丹在诗人心中的尊崇地位。诗中“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的诗句,不仅赞美了牡丹的绝美容颜,也寓言其卓尔不群的气质,似乎牡丹之美实为上天赋予,特意让它晚些开放,以超越其他所有花卉,独领风骚。

千年来,洛阳牡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更迭,也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从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到徐凝的“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再到苏东坡的“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历代文人对牡丹的赞美不绝于耳。这些诗句,不仅是对牡丹外在形态的赞美,更是对其在整个社会审美风气中占据核心地位的肯定。

如今的洛阳牡丹文化节,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赏花活动,更成为了一张展示洛阳城市魅力的金名片。节会期间,不仅有精彩的赏花游园活动,还有文化演绎、青年消费等各类主题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牡丹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刘禹锡所言,“花开时节动京城”,今天的洛阳,因为牡丹,再次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