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烫伤高发!这些急救步骤你知道吗?
冬季烫伤高发!这些急救步骤你知道吗?
随着冬季的到来,各类取暖设备如暖宝宝、热水袋、“小太阳”等成为家庭必备品。然而,这些温暖的“神器”在带来舒适的同时,也暗藏着烫伤的风险。据统计,近期医院接诊的烫伤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取暖设备使用不当导致的。
烫伤急救五步法
一旦发生烫伤,正确的急救处理至关重要。专家推荐以下五步急救法:
第一步:冲
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至少15-30分钟。冷水可以迅速带走热量,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烫伤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水温不宜过低,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第二步:脱
在冲洗过程中,小心脱去覆盖在烫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切勿强行撕扯,以免加重伤情。可以使用剪刀剪开衣物,轻轻移除。
第三步:泡
完成冲洗后,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15-30分钟,以缓解疼痛。如果烫伤面积较大或患者体温下降,应立即停止浸泡,避免低体温症。
第四步:盖
使用干净的毛巾或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伤口,避免感染。切记不要使用有绒毛的布料,以免纤维粘连伤口。
第五步:送
完成初步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在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二次污染。
碘伏使用需谨慎
在日常处理烫伤时,很多人习惯使用碘伏进行消毒。然而,专家指出,碘伏虽然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但对烫伤皮肤的刺激性较大,可能延缓伤口愈合。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和皮肤敏感者,使用碘伏更需谨慎。
更安全的消毒选择
相比碘伏,以下几种消毒方法更为安全有效:
75%乙醇(医用酒精):消毒效果好,但刺激性强,不建议用于开放性伤口。
碘酒:杀菌力强但腐蚀性大,使用后需要脱碘处理,不适合直接用于伤口。
碘伏:广谱杀菌、刺激性小,适合皮肤黏膜消毒,但需遵医嘱使用。
康复新液:温和无刺激,适合各类伤口消毒。
洗必泰:广谱抗菌,对皮肤刺激小,适合家庭常备。
特殊人群需警惕
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脉管炎等疾病的人群,由于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低温烫伤。使用取暖设备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温度:避免长时间接触超过44度的热源。
间隔使用:不要让取暖设备直接接触皮肤,建议使用隔巾。
定时检查:定期查看皮肤状况,发现红斑等异常及时处理。
选择合适产品:优先选用恒温控制的取暖设备,避免温度过高。
烫伤后的正确处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轻伤害,避免留下疤痕。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在意外发生时冷静应对,更能提前预防,让温暖的冬季远离烫伤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