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开元寺塔:千年古塔成保定新晋网红打卡点
定州开元寺塔:千年古塔成保定新晋网红打卡点
“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州塔。”这句流传千年的民谚,道出了定州开元寺塔的雄伟与不凡。作为中国现存最高的古砖塔,这座被誉为“中华第一塔”的建筑,不仅见证了北宋时期的辉煌历史,更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千年古塔的历史渊源
开元寺塔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91年)的七帝寺。隋朝开皇十六年,七帝寺改名为正解寺,到了唐代天宝年间,又更名为开元寺。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因开元寺僧人慧能从天竺取回佛经和舍利,宋真宗下诏建造此塔,工程浩大,历时55年,直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才最终建成。
这座塔的建造不仅是为了供奉佛经舍利,更与当时的军事防御密切相关。北宋时期,定州地处宋辽交界,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因此,开元寺塔还兼具了瞭望敌情的功能,被称为“料敌塔”或“了敌塔”。这种佛塔与军事功能相结合的设计,在中国古塔中极为罕见。
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开元寺塔是一座八角形楼阁砖塔,共11层,高达83.7米,是宋代砖塔中的最高建筑。塔身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外观挺拔秀丽,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塔的外观以白色为主,四面设有塔门。底层采用双重出檐设计,上层则运用砖雕仿木三跳斗拱,并施以彩绘。塔檐采用砖层层迭涩挑出短檐,断面呈现凹曲袋,砖的规格多达十几种。为了增强砖之间的拉力,还加筑了许多松柏木质材料。
塔内结构更为精妙,采用外塔体环抱内塔体的穿心式结构,这种设计在北方古塔中独一无二。内塔体设有砖阶楼梯,可盘旋而上直达塔顶。塔内第二、三层的游廊顶天花由雕刻花砖砌成,涂有色彩,技艺精湛。塔壁上保留着历代碑刻和名人题咏,其中31块北宋石刻对研究北宋官制、军制和佛教信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塔刹部分由铸铁莲纹覆钵、仰莲和铜制宝瓶组成,俗称“塔葫芦”。整个塔身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又融入了宋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是一座集建筑科学、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宝塔。
文化价值与艺术瑰宝
开元寺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载体,更是一座艺术宝库。塔内保留着宋代建筑彩画的重要遗存,其中斗拱彩画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赞誉为“宋式天花之佳作”。塔壁上的佛教人物壁画虽有损毁,但仍能窥见其艺术价值。
塔内还保存着众多历代碑刻和名人题咏,其中不乏苏东坡等文豪的墨迹。这些碑刻和题咏不仅是珍贵的书法艺术,更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新晋网红打卡点的旅游攻略
开元寺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南城门内东侧,交通便利。从北京出发,可沿G4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在定州出口下高速,西行2公里即可到达。也可以在定州火车站乘坐1路公交车,在文博园广场站下车。
景区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门票免费,但需凭有效证件在南门或北门票务处现场领票。建议游客选择晴朗天气前来参观,以便更好地欣赏塔身的建筑细节和古城全景。
游客既可以远观开元寺塔的雄伟身姿,也可以近距离欣赏其精美的建筑细节。登上塔内楼梯,可以俯瞰定州古城的全貌,感受“东观碧海连天,西看嘉山虎踞,北视滱水龙盘,南眺银河茫茫”的壮丽景象。摄影爱好者可以在不同角度捕捉塔身的光影变化,特别是在黄昏时分,塔身在夕阳映照下更显庄严神圣。
开元寺塔作为定州的地标性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活着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成为保定古城新的网红打卡点。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摄影发烧友,这里都是不容错过的绝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