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梧林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样本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梧林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样本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36129
2.
https://www.qvtu.edu.cn/sssy/info/1038/1442.htm
3.
http://overseas.fjsen.com/2024-03/19/content_31541763.htm
4.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7/12/content_wd0bzJFRVy.html
5.
http://www.daiban08.com/post/31897.html
6.
https://www.quanzhou.gov.cn/zfb/xxgk/zfxxgkzl/qzdt/qzyw/202404/t20240415_3026962.htm
7.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tzl/sxzygwzxsgzx/flsxkmh/202412/t20241220_6595430.htm
8.
https://www.manufactry.com/wenlu/202406/57807.html
9.
https://www.quanzhou.gov.cn/zfb/xxgk/zfxxgkzl/qzdt/qzyw/202407/t20240729_3064536.htm

在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有一座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的梧林古村落。这里保存着大量闽南红砖大厝、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等中西合璧建筑,每一栋都凝聚着海外华侨的乡愁与家国情怀。近年来,梧林古村落通过创新的保护与开发模式,不仅让这些百年建筑重焕生机,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01

独特的建筑风貌

梧林古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里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典型的闽南侨村。清末以来,大批梧林人远赴南洋谋生,事业有成后回乡建造宅院,逐渐形成了这片独特的建筑群。

走进梧林,仿佛置身于一座建筑艺术的殿堂。侨批馆的彩色玻璃窗、五层厝的欧式雕花、德鑨楼的科林斯柱廊……这些细节无不诉说着闽南华侨文化的辉煌。据统计,梧林现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有132栋,是福建省保存最为完好、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规制最丰富的传统建筑村落。

02

创新的保护模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珍贵的建筑遗产面临着年久失修、产权复杂等问题。2015年,晋江市借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之机,启动了梧林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项目规划用地1900亩,涉及400户、海内外1.6万人。为确保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当地政府聘请了北京一家知名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并邀请古建修缮资质公司里的老手艺人,对老建筑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性修复。

2019年11月,晋江文旅集团、晋江新塘街道国投公司与北京青普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成立了梧林青普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创了“开发公司负责保护开发、运营公司负责招商运营、政府负责全局把控”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截至目前,项目总投资已超过12亿元。

03

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为了更好地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梧林古村落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2022年,梧林与新加坡旅游局合作,推出“小娘惹”文旅IP,通过风情演绎、主题民宿、特色餐饮等多元业态,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体验。

这一创新举措迅速成为梧林文旅的“金名片”。据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梧林传统村落接待游客达16.72万人次,同比增长124.1%。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这座充满南洋风情的闽南侨村。

04

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梧林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环境面貌,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项目改造后,村里的环境焕然一新,清澈的梧垵溪绕村而过,成片的花海与古厝相映成趣。

许多村民也抓住机遇,利用自家房产开设咖啡馆、闽南菜馆等,参与到文旅服务中来。80后村民蔡灿艺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回乡创业开设南洋咖啡馆,既满足了自己的爱好,也与景区定位完美契合。

更难能可贵的是,梧林在开发过程中特别注重保留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祠堂、宫庙等传统设施得以完整保留,村民的日常祭祀、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不受影响,真正实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

梧林古村落的成功实践,不仅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更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个曾经的“空心村”,如今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地标,为全国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