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络乞丐新招数:信息时代下的“.com”骗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络乞丐新招数:信息时代下的“.com”骗局

引用
腾讯
10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5A06IUT00
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1-04/doc-incuwfym2404215.s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IBCADD0552N4FE.html
4.
https://support.apple.com/zh-cn/102568
5.
http://www.yushu.gov.cn/ztzl/fzzfjs/202411/t20241104_3355640.html
6.
https://www.hanbinwang.com/index.php/a/6041.html
7.
https://www.securitygateway.com.cn/blog/detect-fake-email-addresses-1731823200
8.
http://data.court.gov.cn/pages/graphs.html?keyword=%E5%BC%95%E8%AF%B1%E5%B9%BC%E5%A5%B3%E5%8D%96%E6%B7%AB
9.
https://sthjt.fujian.gov.cn/ztzl/gjaqjbmxcjy/zcfg/202411/t20241106_6562921.htm
10.
https://www.jinjiang.gov.cn/ztzl/jjgazl/flfg/202412/t20241213_3116902.htm

近日,新加坡一名残疾男子因在组屋楼下售卖纸巾被捕,经调查发现疑似是外国乞丐团伙。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网络乞讨新型手法的关注。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乞讨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不仅手法更加隐蔽,还呈现出产业化、组织化的特征。

01

网络乞讨的新手法

网络乞讨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街头乞讨或简单的网络求助,而是发展出了一系列新型诈骗手法。这些手法通常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信任,通过伪装和操纵来获取金钱。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新型网络诈骗手段:

  1. 虚假身份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盗用他人照片,建立虚假人设,冒充特定身份进行诈骗。例如,冒充警察、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利用职业权威获取信任。

  2. 卖惨营销:通过编造虚假的个人故事,如亲人患病、家庭贫困等,引发人们的同情心,从而获取捐款。这些故事往往经过精心设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 技术伪装:利用高科技手段,如AI换脸、语音合成等,制造虚假的视频或音频证据,增加诈骗的可信度。

  4. 网络钓鱼: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发送欺诈性邮件或信息,诱导受害者点击恶意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

这些诈骗手法往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让人们难以辨别真伪。例如,一些诈骗者会利用虚假的医疗报告或身份证明,增加其故事的可信度。还有一些诈骗者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利用虚假的点赞和评论来营造人气,进一步迷惑受害者。

02

网络乞讨的产业化现象

网络乞讨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一些专业的乞讨团伙通过组织化运作,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大规模诈骗。例如,有报道称,一些乞讨团伙会每天早上用小货车载着成员到地铁站“上下班”,每天能讨到200-300新币。

为了应对这种现象,一些科技公司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例如,社交平台Soul App推出了“假人设风险提醒”功能,通过图片识别、语音分析等技术手段,识别虚假身份和诈骗行为。该功能上线后,已实现超过95%的准确率和60%的覆盖率,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发送提醒超57万次。

03

网络乞讨的社会影响和危害

网络乞讨不仅损害了个人利益,也对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破坏了社会信任体系。当人们频繁遭遇诈骗时,他们可能会对所有网络求助都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其次,网络乞讨还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传播渠道而被忽视,而一些诈骗者却能通过虚假信息获取大量捐款。

最后,网络乞讨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一些诈骗团伙可能涉及其他非法活动,如洗钱、贩卖人口等。

04

法律监管的挑战与应对

面对网络乞讨的新型诈骗手法,法律监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网络乞讨往往具有跨地域性,给执法带来困难。另一方面,诈骗手段日益隐蔽,证据收集难度大。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已经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打击网络乞讨和诈骗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金融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等应当履行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

然而,法律监管只是第一步。要真正解决网络乞讨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平台方需要加强技术防范,提高用户识别能力;用户需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求助信息;政府部门需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行为。

网络乞讨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选择。它既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便捷和可能性,也暴露出社会管理和法律监管的不足。对于这一现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法律、技术和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和良性互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