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吕宅著存堂:一座古厝的重生与家族文化的传承
八德吕宅著存堂:一座古厝的重生与家族文化的传承
八德吕宅著存堂,这座始建于清乾隆时期的客家建筑,静静地矗立在桃园市八德区。2008年,它被列为桃园市市定古迹,成为吕氏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著存堂的建筑布局严谨,正厅前的轩亭、雕花窗棂、公妈厅上的牌匾,无不诉说着历代吕氏子孙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正厅公妈厅供奉着从南宋金华学派吕祖谦一脉相传的吕氏祖先,其中最早可追溯至迁入福建漳州诏安的吕万春。
两百六十多年间,著存堂见证了吕氏家族在台湾的繁衍生息。然而,岁月的流逝也带来了挑战。2011年至2019年,在中央政府、桃园市政府文化局及吕氏家族的共同努力下,著存堂启动了大规模修缮工程,斥资4000多万新台币。工程重点包括重建受损的轩亭,依据老照片复原遗失的牌匾与装饰件,力求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
在修缮过程中,一个意外的发现让吕氏族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认同。原来,他们一直以为自己是闽南人,却不知自己实际上是客家人。这一发现源于第十九世吕百理在担任祭祀公业法人期间,多次赴福建漳州诏安与河美村吕氏族人交流。当他第一次回到诏安祖先居住的地方时,惊讶地发现那里的吕氏村民不说闽南语,而是讲诏安话。通过族谱追溯,他们确认了自己的客家血统。
这一发现不仅改变了吕氏族人的自我认知,也加深了两岸吕氏族人的联系。如今,著存堂不仅是家族祭祀的场所,更成为连接两岸亲情的文化纽带。每当观光客和学生团体前来参观,吕百理总是热情地讲解老宅历史,细数建筑中重新被发现的客家特色。
著存堂的重生,不仅是建筑的修复,更是家族文化的延续。它见证了吕氏家族从浙江金华到福建诏安,再到台湾八德的迁徙历程,承载着一代代吕氏子孙对先祖的敬仰与追思。如今,这座古厝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兼具观赏与教育意义的文化地标,向世人展示着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正如著存堂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样:“致爱则存,致悫则著。”当子孙付出爱,先祖仿佛重生;当子孙表现出敬意,先祖仿佛就在眼前。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厝,将继续见证吕氏家族的繁衍生息,传承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