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乐龙龙 最IN福建 | 年味依旧,逛古厝,聚福气(闽南闽中闽西篇)
齐乐龙龙 最IN福建 | 年味依旧,逛古厝,聚福气(闽南闽中闽西篇)
福建的古厝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从闽南的红砖建筑到闽西的客家土楼,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让我们一起走进福建的闽南、闽中和闽西地区,探寻这些令人惊叹的古厝建筑。
图源:@文旅龙岩
闽南篇
闽南古民居是福建古建筑里最特别的一抹红色,建筑方式叫做“出砖入石”。最大特色就是建造墙体时只用红砖和石头,砌一部分红砖镶一部分石头,墙的外表不再涂抹石灰,显露出石头的白色和砖头的红色,不仅外表红白相间十分美观,且建筑成本相对较低,坚固异常。
海沧新阳的新垵村约有70座闽南古厝,均为清末民国初期下南洋的侨民回家建设的,是典型的闽系红砖建筑群。这样大方质朴的古厝有没有惊艳到你,路边随便一座古厝,外表看似普通,但仔细观察,数米长的墙裙和柜台角用的都是一整块花岗岩,霸气外露,难怪有这样的说法:“看过新垵的厝,就知道新垵的富”。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以及中国唯一的椭圆形土楼组成,方楼在中间,其余四座环绕在周围。田螺坑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称为“世界建筑奇葩”。
景区设有上观景台和下观景台,从上往下看,整个土楼建筑群像是饭桌上的“四菜一汤”,因此成为了很多游客的必打卡点之一。
图源:小红书@Halonini
从下往上看,土楼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因此被称为福建版的“布达拉宫”,近距离看也很震撼。
图源:小红书@Halonin
泉州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以下简称“建筑群”)位于福建泉州南安官桥镇漳州寮,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始建,宣统三年(1911年)告竣,是蔡资深(清末旅菲爱国华侨,因在光绪年间赈济灾民,被诏授资政大夫)为其弟辈及其子所建。
图源:泉州晚报
建筑群中保存较好的单体建筑有20座,房间近400间,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这里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严整,分作五行排列,每行多则六座,少则两座,前后座之间又以宽10米左右的石埕相连,蔚为壮观。
整个建筑群融合了中国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被誉为“闽南建筑大观园”。同时,它又蕴含着海峡两岸的共同文脉和深厚渊源。
以上2图图源:张艺欣
闽中篇
说起莆田,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南靠闽南“金三角”,属闽中,这里风光优美,古迹众多。
后黄村为“荔城区第一华侨村”,素有“南洋风情,梦里老家”的美誉,景区内的百年华侨民居众多,其风格受南洋建筑、外来宗教等多元化影响,既洋溢着浓浓的莆仙风味,又充满南洋特色。
图源:@何逸雯 @zxq晴晴晴晴
红砖古厝,中西合璧,一砖一瓦尽显乡情,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讲述着后黄村的风风雨雨。
图源:@心弦一动间
若说体验民国风情,来一个地方,当属后黄民国往事博物馆。
图源:@心弦一动间 @陈力雄
经过时光的雕刻和岁月的洗礼后,后黄村的“红砖厝”由内而外演绎着文化自信,散发着令人心醉的幸福韵味。百年沉淀,后黄村独守着一份安宁和质朴,留住了侨乡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美丽乡愁。
图源:@心弦一动间
闽西篇
闽西多客家人,他们是一支长途跋涉辗转迁徙的民系,具有特别强烈的宗族意识和正统观念。体现在建筑上,就是聚族而居,讲究礼制传统。另外,闽西多山,随山就势,房屋多建于山腰,山谷间,与山林梯田河谷,融为一体。
图源:龙岩文旅
院田村位于上杭县太拔镇,村落自然环境优越,属丘陵地貌,四面环山,古民居沿儒溪两岸,错落有致。村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杭城第一古村落,为最精美的客家古民居、最古朴的梦里老家、最典型的客家文化、最美丽的朦胧诗发祥地。
院田村保留着大小20多座古民居,其中有“迎川至”“奠攸居”“郎官第”等规模宏大的古民居12座,建筑年代均在二三百年以上。以清代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既有“九厅十八井、穿心走马楼”的古建筑,也有庭院式、方土楼、围屋、徽派建筑,每一栋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图源:闽西生活
培田古村落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村落是连城到汀洲府古官道上的驿站,曾因商贸富甲一方,又重视耕读传家。如今,村落较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被誉为“客家庄园”“民间故宫” 。
在这个村落里,全村人都姓吴,所以也被称为吴家坊。
吴家大院,就是典型的九厅十八井结构的建筑风格,大院处在村落中心,纵深六个院落,晚上坐在厅里喝茶、聊天,别有一番情调。
培田古民居风格多样,虽是客家建筑,却又包含京、皖、粤、赣、闽建筑风格。这里有高高的灰褐色风火墙,飞檐翘角的威严门楼;或花鸟虫鱼或历史故事或工笔写意的木刻窗雕寄寓理想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石联壁画;深深庭院,幽幽小巷,畦畦稻田、如黛远山,遥远连绵……
图源:文旅龙岩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是著名的土楼之乡。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永定区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等23座世界遗产本体楼名列其中。
图源:郭有光
隐藏在大山里的永定土楼,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图源:陈军
走近土楼,就能感受惊心动魄的视觉冲击,它们或以求同存异,丰富多样的方形,或以凝重厚实的浑圆,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演绎着颠扑不破的方圆组合的世界。
图源:小红书@SHAOYA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