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晨起高血压,当心心血管疾病!
冬季晨起高血压,当心心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其中晨起高血压是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会上升1.3毫米汞柱。这种血压波动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为什么冬季晨起血压会升高?
冬季晨起高血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理节律:人体血压在一天中自然变化,通常清晨醒来时会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升高可能更为显著。
寒冷刺激: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寒冷环境会引起血管收缩,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较差,对寒冷的适应力低,血压波动更为剧烈。
生活方式改变:冬季人们往往减少户外活动,运动量减少会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冬季饮食偏重高热量、高脂肪,容易引起体重增加,进一步推高血压。
如何预防冬季晨起高血压?
生活方式调整
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外出时戴好帽子、围巾,注意头颈部保暖。穿衣不宜过多过厚,以免影响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调整运动时间:避免晨练,选择在上午10点后或下午气温较高时进行适度运动。推荐步行、打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脂肪摄入量不超过25克。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补充蛋白质,避免高热量食物。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在床上活动5-10分钟再缓慢起身。
医疗建议
合理用药: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长效降压药能更好地控制晨起血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定期监测:每天测量血压并记录数据,及时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如果发现血压波动异常,应及时就医。
预防感染: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
冬季晨起高血压虽然危险,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度过寒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