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里的“满庭芳”与千年非遗“南音”
春晚里的“满庭芳”与千年非遗“南音”
2023年央视春晚以“满庭芳”为主题,通过传统吉祥纹样、汉服等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歌曲《百鸟归巢》将有着千年历史的世界级非遗古韵“南音”融入现代音乐,呈现出一场婉转典雅的文化盛宴。
“满庭芳”里的传统文化
“满庭芳”作为2023年春晚的主题,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节目中,来自汉、唐、宋、明四个时代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经过93岁的“敦煌少女”常沙娜手绘,以年锦图的形式亮相。节目中,刘涛、刘诗诗、李沁、关晓彤分别身着四个时代的传统汉服,伴随着舞台上出现的汉代“卷草云纹”、唐代“有翼瑞狮纹”、宋代“莲花纹”、明代“柿柿如意纹”等20多种传统纹样,演唱着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歌曲《年锦》,给全国人民传达着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祝福。
这些精美绝伦的传统纹样是从成百上千种中华传统纹样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可以说代表了每一个时代的特点。在设计演员服饰造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参考了众多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力图将中国最传统的纹样风貌还原给全国观众。
《百鸟归巢》:南音的现代演绎
在2023年春晚的舞台上,一首《百鸟归巢》让千年非遗南音焕发新生。南音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一种以广州话表演的传统说唱音乐,始于清末。它在结构上由数段组成,每段都有起式、正文和煞尾,通常从慢板开始,逐渐加快。早期的南音并没有留下录音,直到1975年,荣鸿曾研究演出场合对演唱者的影响,在富隆茶楼重建一个传统的演出场合安排瞽师杜焕录音,才保留了一些录音资料。
2023年春晚的《百鸟归巢》由谭维维和万妮达演唱,将南音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这种融合不仅让南音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得以传承,也让现代观众能够以新的方式感受其独特魅力。
科技助力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2025年春晚将运用XR虚拟场景、8K直播等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舞台效果,还让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通过XR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总台对春晚舞台要呈现的古建筑群进行大场景扫描和三维建模,打造出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同时,该制作系统还能使舞台上的演员与其大屏幕上的数字分身进行实时互动,为观众呈现“跨屏”互动的效果。
此外,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最新成果也将亮相春晚舞台。蛇年春晚将运用AIGC技术,通过智能生成的视觉特效增强舞台表现力,让每帧画面都充满创意。不仅如此,2025年春晚将采用分布式精准扩声技术,分散布置传统集中式扩声系统中的扬声器,形成多个声道,使声音更均匀地覆盖整个区域。该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演播大厅噪声,构建高标准声学演播环境。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从“满庭芳”的主题设定,到《百鸟归巢》的创新演绎,再到XR虚拟场景的科技加持,近年来的春晚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传统文化。这种融合不仅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也让现代观众能够以新的方式感受其独特魅力。正如“满庭芳”所寓意的那样,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