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守护人海和谐的生态典范
东山岛:守护人海和谐的生态典范
东山岛,这座位于福建省南部的海岛,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然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近年来东山岛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使其成为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了生动注脚。
生态保护的东山实践
东山岛海域面积达18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1.47公里。面对如此广阔的海域,东山县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致力于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东山县在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方面下足了功夫。据统计,仅铜陵镇就完成了32936口网箱渔排的升级改造,占全部改造计划的20%。传统木质渔排和泡沫浮球被新型环保塑胶网箱和塑料浮筒取代,不仅改善了海洋环境,还提升了养殖效率。
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八尺门海堤的拆除是东山岛生态修复的标志性工程。这项工程恢复了东山湾和诏安湾两大海湾的自然属性,提高了海水交互和自净能力。如今,曾经难觅踪迹的青鳗、粉鳗等海洋生物重新出现在这片海域。
东山县还建立了3680公顷的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达1500公顷。为保护这片珍贵的珊瑚礁群落,当地成立了联合执法队进行日常巡查,并定期增殖放流有利于珊瑚生长的鱼类等海洋生物。
海漂垃圾治理
东山县建立了完善的海漂垃圾治理体系。通过智慧海上环卫系统,实现了船舶作业指挥调度和海漂垃圾监测预警预报。同时,当地还委托厦门大学对入海垃圾漂移轨迹及分布区域进行预报,为清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红利释放发展新动能
东山岛的生态保护不仅改善了自然环境,更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业蓬勃发展
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2023年,东山县接待游客逾856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9亿元,增长率连续两年位列漳州市第一。南门湾、马銮湾等海湾形似月牙、牵手相连,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
渔民转产转业增收
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部分渔民从传统养殖转向旅游业。在澳角村,曾经的鲍鱼养殖大户沈东勇改行经营民宿,生意有声有色。据统计,2023年东山县文旅康养产值达111.75亿元,比增72.56%,位列漳州市第一。
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东山县拥有鲍鱼、巴浪鱼、小管等1360多种海产。2023年,该县海水养殖产量34.29万吨,产值约65亿元;水产品加工企业235家,产值156.5亿元。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生态荣誉彰显保护成效
东山县的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先后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典型示范区、中国最美旅游特色小城、全国首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如今,东山岛全岛绿化率超9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这片曾经风沙肆虐的海岛,已经变成了一座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海上绿洲。
未来展望
东山县正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八尺门海域下游,3000多亩红树林苗正茁壮成长,预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东山城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先德表示:“这些树苗尚小,待长成树林,东山湾一定更美。”
东山岛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座海岛的绿色转型之路,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