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小米车载摄像头事件引发热议,智能汽车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高合小米车载摄像头事件引发热议,智能汽车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近日,高合HiPhi X因车内摄像头数据安全问题引发热议。据报道,有用户发现高合汽车车内摄像头拍摄的不雅照片在社交媒体流传,引发公众对智能汽车隐私安全的担忧。对此,高合汽车迅速作出回应,强调公司绝不存在获取或泄露相关图像的行为,车机端数据在技术链路上满足国家信息安全要求,车内摄像头记录的本地图像数据不会上传云端。同时,高合汽车已就此事报警处理,并将采取法律手段追究造谣者责任。
无独有偶,小米SU7也因其驾驶员监测系统引发关注。小米SU7在方向盘和仪表屏之间配备了一颗用于驾驶员状态检测的摄像头,当检测到驾驶员闭眼、扭头、哈欠、使用手机接打电话等疲劳或分心行为时,系统会通过语音播报、中控屏弹窗等形式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驾驶。与高合不同的是,小米明确表示该系统仅在车机本地进行行为判断和提醒,图像数据不会记录或对外传输,并且用户可以选择关闭该功能。
智能汽车数据安全现状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用户数据安全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2021年10月1日,《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开始施行,这是我国首部针对汽车数据安全制定的法规。该法规由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旨在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规定》倡导汽车数据处理者在开展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中坚持“车内处理”、“默认不收集”、“精度范围适用”、“脱敏处理”等数据处理原则。
智能汽车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智能汽车产生的数据具有多样性、实时性、交互性、规模性、高价值性和安全隐私性。这些数据不仅是提升车辆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关键,对交通安全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然而,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分类分级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难题、法规和标准的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数据资产化的困境以及国际合作与数据跨境管理的复杂性。
对消费者和企业的建议
对消费者而言,在选购智能汽车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 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了解其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 仔细阅读用户协议,了解数据收集和使用方式
- 根据个人需求权衡智能化功能和隐私保护
- 关注相关政策法规,维护自身权益
对企业而言:
- 严格遵守《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确保车辆内部的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不会侵犯用户的隐私
-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明确告知用户车辆内部摄像头的功能和数据处理方式,取得用户的明确同意
- 提供足够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被非法访问和泄露
- 不断优化技术,提升数据安全保护水平
智能汽车时代的隐私保护是一个复杂而又紧迫的问题。只有通过制造商、政府、用户以及其他相关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在享受智能汽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确保我们的个人隐私得到充分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