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闪能公考:行测数学陷阱大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闪能公考:行测数学陷阱大揭秘!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5542102_121377547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30A02JQC00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170212416541952
4.
https://blog.csdn.net/xixiaoyaoww/article/details/140622595
5.
http://www.gdgwyw.com/html/xczl/pd/202407/49_77828.html
6.
https://www.chinagwy.org/html/xczl/zl/202410/50_653508.html
7.
http://www.chinagwy.org/html/gdzk/jiangsu/202408/65_645255.html
8.
http://www.zjgwy.org/html/xwsz/zyxw/202411/21_98657.html

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各类行测考试中,数学部分是许多考生颇为头疼的一环。闪能公考深度解析了行测考试中常见的数学陷阱,并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这些陷阱包括混淆概念、误导信息、偷换逻辑以及隐含条件等。通过夯实基础、审题细致、逻辑严谨、模拟实战及时间管理等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有效避免这些陷阱,提高解题效率,在考试中稳操胜券。希望每位备考者都能避开数学陷阱,取得优异成绩!

01

行测数学中的常见陷阱

行测数学主要包含三大题型:数学运算、图形推理和数据分析。这些题型中隐藏着各种陷阱,稍不留神就会掉入坑中。

1. 隐藏条件与语言游戏

这类陷阱常常通过复杂的题干描述来隐藏关键信息,需要考生仔细审题才能发现。例如:

例题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两倍。如果从这个班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抽到男生的概率是多少?

这道题的陷阱在于“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两倍”这个条件。很多考生可能会直接计算男生和女生的比例,而忽略了这个关键信息。正确的解法是设女生人数为x,则男生人数为2x,总人数为3x。因此,抽到男生的概率是2/3。

2. 易错知识点

这类陷阱主要涉及一些基础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如果掌握不牢固,很容易出错。

  • 正负数运算:在涉及正负数的运算中,符号处理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例如:-3 + 5 = 2,而不是-8。
  • 方程求解:移项时忘记变号是另一个常见错误。例如:解方程2x + 3 = 7时,正确的步骤是2x = 7 - 3,而不是2x = 7 + 3。
  • 分数加减:通分是关键步骤,如果通分错误,整个计算都会出错。例如:1/2 + 1/3 = 3/6 + 2/6 = 5/6。
  • 比例关系:误解比例式逻辑也是常见错误。例如:如果a:b = 2:3,那么a/b = 2/3,而不是3/2。

3. 注意力与习惯性错误

这类错误往往源于粗心大意,比如看错数字、抄错题目或者草稿纸使用混乱等。这些看似微小的错误,却可能让之前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

02

应对策略

面对这些陷阱,考生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1. 审题仔细

仔细阅读题目,注意关键词和单位的一致性,避免概念混淆。对于复杂的题干,可以尝试将其分解成更小的部分,逐步理解。

2. 草稿规范

养成良好的草稿书写习惯,分区记录思路和计算过程,方便检查。不要吝啬草稿纸,清晰的草稿有助于避免计算错误。

3. 反思总结

每次练习后都要认真分析错误原因,针对性地练习薄弱环节。可以通过错题本的方式,记录易错点和解题思路。

4. 专注训练

通过运动等方式提升注意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应对考试压力的重要保障。

5. 实战演练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转化为实战能力。考生应加大模拟题的练习量,尤其是历年真题和高质量模拟题。通过实战演练,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熟悉考试节奏和题型分布,提高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

03

特殊解题技巧

除了上述基本策略外,还有一些专门针对特定题型的解题技巧:

1. 代入排除法

适用于选项给出的对应关系较为全面的题目。将选项代入到题干中,如果与题干矛盾,则排除;如果符合所有题干条件,则为正确选项。

例题2:某大学张、刘、李、赵4位互不熟悉的选手参加全校演讲比赛。他们来自数学、逻辑、文学和历史专业。赛前4人分别作出了如下猜测:张:赵的专业是逻辑;刘:李的专业是文学;李:张的专业不是数学;赵:刘的专业是历史。事后得知,只有数学、逻辑专业选手的猜测是正确的。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断,张、刘、李、赵4人各自的专业分别是:

A.数学、逻辑、文学、历史
B.数学、历史、文学、逻辑
C.文学、历史、逻辑、数学
D.历史、文学、逻辑、数学

解析:代入A项,张的专业是数学,赵的专业是历史,此时张的猜测是错误的,与“只有数学、逻辑专业选手的猜测是正确的”矛盾,排除。代入B项,刘的专业是历史,李的专业是文学,此时刘的猜测是正确的,与“只有数学、逻辑专业选手的猜测是正确的”矛盾,排除。代入C项,符合题干条件,当选。代入D项,赵的专业是数学,刘的专业是文学,此时赵的猜测是错误的,与“只有数学、逻辑专业选手的猜测是正确的”矛盾,排除。故本题选C。

2. 十字交叉法

主要用于解决整体平均数和部分平均数的关系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整体平均数放在中间,两个部分平均数放在两侧
  2. 计算整体平均数与部分平均数的差值
  3. 差值之比即为部分量的分母之比

例题3:2018年某市中学生有13.2万人,增长率1.2%,其中女生人数增长了0.8%,男生人数增长了1.5%。

问:2017年该市中学生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例是?

A.4:3 B.3:4 C.5:5 D.5:6

解析

答案选A。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的例题,答案是比例的形式。这个题目问题还可以修改为休2017男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比例转化为倍数,答案为1.33倍。考点其实就是基期倍数,因为题目中没有给出2018年女生和男生人数,所以没有办法按照基期倍数的公式求解,那么就转而利用增长率的关系求解。理论上来说,两种求解方式得结果应该相同,但是实际上,由于资料分析数据的不性,经常导致两种求解方式的结果不同。轮到考试的时候,这两种思路用哪个主要看已知条件给了什么。如果给了现期部分量,可以优先用基期倍数的公式,否则就用十字交叉法的结论三来求解。

04

结语

行测数学虽然充满挑战,但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完全有可能避开这些陷阱。关键是要夯实基础、审题细致、逻辑严谨,并通过模拟实战不断提升解题效率。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