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元宵节: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讲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元宵节: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讲起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59752383_121124743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本文将从词的原文、注释、译文、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以及词的赏析等多个方面,为您全面解读这首经典之作,并介绍元宵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青玉案①·元夕②
辛弃疾 〔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③,更吹落、星如雨④。宝马雕车⑤香满路。凤箫声动⑥,玉壶⑦光转,一夜鱼龙舞⑧。
蛾儿⑨雪柳⑩黄金缕⑪,笑语盈盈⑫暗香⑬去。众里寻他⑭千百度⑮,蓦然⑯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⑰处。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此词创作时间不可确考,学界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作于南宋乾道七年(1172),有人认为作于淳熙元年(1174)或二年(1175),也有人认为创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还有人认为创作于淳熙九年(1182)至绍熙二年(1191)之间。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辛弃疾强烈的报国心和对外疲软、主和派占上风的政治背景都是相同的。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怀着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创作了这首元夕词。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在这首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的谴责,又有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的忧虑,更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痛苦。辛弃疾是宋代的一个文能治国,武可杀敌的人才!郭沫若的对联对辛弃疾做了很好的概括:“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只可惜生在朝野萎靡泄沓的南宋时代,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恨,借“那人”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莫的孤高性格。

注释
①青玉案:词牌名。
②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③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④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形容满天的烟花。星:指焰火。
⑤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⑥凤箫声动: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⑦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⑧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⑨蛾儿: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而成的应时饰物。
⑩雪柳:原意为一种植物,此处指古代妇女于元宵节插戴的饰物。
⑪黄金缕:头饰上的金丝绦。
⑫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⑬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⑭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⑮千百度:千百遍。
⑯蓦然:突然,猛然。
⑰阑珊:暗淡;零落。

译文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之多如千树花开,又吹得焰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吹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落下,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接着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与此同时,这也是对词中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人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下阕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辛弃疾自身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元夕》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元宵节的来源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人们通过元宵节,寄托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北吃元宵南吃汤圆
元宵节各地的食俗各不相同,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北方人要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吉祥、和睦。

1
猪油汤团
地区:宁波
宁波的猪油汤团,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用当地盛产的一级糯米磨成粉做成皮。汤团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鲜爽可口,令人称绝。

2
擂沙汤圆
地区:上海
擂沙汤圆是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历史。以大红袍赤豆煮熟磨细,将带馅汤圆煮熟,外滚豆沙而成,其特点是形美色艳,豆香宜人。煮熟的汤圆在“香沙”里滚来滚去,于是黏黏的糯米丸子黏满了“香沙”,故名为擂沙汤圆。

3
鸡肉汤圆
地区:贵州兴义
在习惯了甜汤圆的人眼里,鸡肉汤圆是有些稀奇的。兴义的鸡肉汤圆以鸡肉为馅儿,内灌鸡汤,并附上花生酱。异常鲜美,别具特色

4
“心肺”汤圆
地区:四川
四川彭水县的风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将豆腐干、冬菜切碎,用猪油炒后制馅,煮熟配上卤煮的猪心、猪肺及多种调味料而成。食用时,再调以葱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鲜香可口。

空格看看这各地的汤圆,小微真想元宵节的时候把各地的汤圆吃个痛快(°▽°)!

中国的传统情人节——元宵灯会
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