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遗遇上春节:千年古城的文化盛宴
泉州非遗遇上春节:千年古城的文化盛宴
2025年春节,泉州迎来了首个“非遗版”春节。作为中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泉州以其丰富的非遗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个春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泉州,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
灯火璀璨:泉州春节的视觉盛宴
泉州的春节,从腊月廿九就开始了。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到了正月初一,泉州人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吃一碗寓意吉祥的面线鸡蛋。随后,便是走亲访友,互道“新年好”。
泉州的花灯闻名遐迩,起源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泉州花灯以其独特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每年元宵节期间,泉州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数万盏花灯点亮古城夜空,形成一片璀璨的灯海。泉州人不仅在本地赏灯,还会将花灯送到台湾等地,两岸人民共度佳节,互致祝福。
非遗瑰宝:泉州文化的魅力展现
泉州的非遗文化项目多达170项,其中6项被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春节期间,泉州的非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游客可以欣赏到提线木偶、南音、梨园戏等传统表演。其中,提线木偶被誉为“指上功夫”,表演者通过精妙的指法,让木偶在舞台上栩栩如生,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唱方式,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在泉州的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南音的演奏,尤其是在开元寺、西街等古迹附近,南音的旋律更是不绝于耳。
海丝情缘:泉州与世界的对话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种历史渊源造就了泉州独特的海洋文化。春节期间,泉州会举办闽台对渡文化节,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海上泼水节。这项活动源自清代,当时蚶江作为泉州与台湾通航通商的中心码头,两岸人民在端午节期间会进行泼水祈福,如今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此外,蟳埔女的习俗也是泉州独特的文化景观。蟳埔女的服饰和头饰极具特色,她们头戴簪花围,身着大裾衫、宽脚裤,这种独特的装扮不仅美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蟳埔女的习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泉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化传承:泉州非遗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泉州非遗频频登上国际舞台。提线木偶、南音、高甲戏等传统艺术多次赴海外演出,受到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2024年1月,泉州非遗亮相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展示江加走木偶头雕刻、安溪竹藤编等非遗制作技艺,开展泉州花灯、泉州刻纸DIY体验,让罗马尼亚民众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国新春。
2024年5月,泉州非遗“空降”巴厘岛,与知名设计师合作,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时尚周上举行非遗蟳埔文化秀,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时尚新力量。同年8月,泉州赴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宋元中国看泉州——世界遗产城市海丝非遗文化展”,让澳大利亚民众近距离感受泉州非遗的魅力。
泉州非遗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国际舞台上,更融入了泉州人的日常生活。在泉州的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非遗表演的身影。无论是正音书院的文化会客厅,还是苏廷玉故居的茶室,亦或是西街的戏楼,都是泉州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写照。
泉州的非遗文化,不仅是泉州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春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泉州,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