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下一个致富风口?
黄鳝养殖:下一个致富风口?
黄鳝养殖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数据显示,我国黄鳝年产量已突破百万吨,湖北仙桃等地更是将黄鳝产业打造成年产值超60亿元的富民产业。
市场前景广阔,养殖效益显著
在湖北省嘉鱼县陆溪镇,黄鳝养殖户袁启星凭借180多个养殖网箱,实现了年产量7200-9000斤的佳绩。他养殖的黄鳝品质优良,每个网箱产量高达40-50斤,从幼苗到成品的生长周期内,严格把控每一个养殖环节。目前市场上黄鳝价格在每斤30-35元之间,袁启星的高品质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浙江等地,市场需求旺盛。
在湖北省仙桃市,黄鳝产业更是发展成为年产值超60亿元的富民产业。作为“中国黄鳝之都”,仙桃市30年深耕黄鳝养殖,全国每5条黄鳝就有1条来自这里。当地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升级,不断推动黄鳝产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突破,破解发展瓶颈
黄鳝养殖的关键在于苗种供应。过去,由于黄鳝具有独特的“雌雄转换”特性,人工繁殖一直是个难题。养殖户只能依赖野生苗种,这导致供应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偏高且成活率低。
2013年,仙桃市张沟镇引进水产专家李忠博士,与当地养殖大户合作开展黄鳝苗种繁育研究。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6月,“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项目通过验收,成功突破黄鳝种苗“芯片”技术。目前,仙桃市已形成“1+4+N”的黄鳝苗种繁育梯队,年繁育量达10亿尾,成为全国最大的黄鳝苗种繁育基地。
科学养殖模式,提升亩均效益
在养殖模式上,仙桃市积极探索创新,推广工厂化养殖、设施化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例如,张沟鳝业投资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引进“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循环水系统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每平方米可投放20公斤黄鳝,不仅环保,还具有高效、高产的特点。
此外,仙桃市还充分发挥平原湖区稻田和坑塘优势,推广“稻鳝”“稻虾鳝”等高效种养模式。在剅河镇千桥村的祥宇合作社稻虾鳝生态养殖基地,通过“一水三用、一田三获”的模式,预计亩均收入近万元。这种模式下,黄鳝、小龙虾和水稻形成良性生态系统,既能降低养殖成本,又能提高综合收益。
行业风险与挑战
尽管黄鳝养殖前景广阔,但行业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例如,部分养殖户为控制病情或预防疾病,违规使用兽药,导致恩诺沙星等药物残留超标。这不仅影响产品质量安全,还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对此,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31650—2019),明确规定恩诺沙星最大残留限量为100μg/kg。同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强了抽检力度,对不合格产品依法予以查处,督促相关单位整改。
政策支持助推产业发展
为推动黄鳝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仙桃市组建湖北黄鳝技术研究院,成立黄鳝育种研究中心,推动形成“1+4+N”的黄鳝苗种繁育梯队。同时,实施“万名鳝农”培训计划,每年培育黄鳝繁养能手和产业工人约3300人。
此外,工商银行上饶分行推出“黄鳝养殖e贷”等金融产品,为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政策和措施为黄鳝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语
黄鳝养殖作为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还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技术创新和模式升级的不断推进,黄鳝养殖有望成为新的致富风口,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养殖户加入。但同时,也要重视行业风险,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