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蒲公英:从传统应用到现代研究的全面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蒲公英:从传统应用到现代研究的全面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loudtcm.com/herb/1133

蒲公英,这味看似平凡的中草药,却在中医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清热解毒到利水消肿,从传统应用到现代研究,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这味常见草药的多重功效与使用注意事项。

基本信息

  • 归经:肝经、胃经
  • 寒热指数:45
  • 组方排名:280
  • 英文名称:Taraxacum mongolicum and. Mazz. Herba Taraxaci Mongolici Cum Radice Mongolian Dandelion Herb, Herba Taraxaci
  • 别名:孛孛丁菜、白鼓丁、婆婆丁、黄花草、双英蔔地、古古丁、蔔地蜈蚣、鬼灯籠、鵓鴣英、地丁、双英卜地、狗乳草、僕公莢、金簪草、耳瘢草、卜地蜈蚣、鳧公英、古古丁、蒲公草、黄狗头、蒲公丁、黄花郎、耩褥草、僕公罌、黄花苗、黄花地丁、奶汁草、羊奶奶草、残飞坠
  • 药品来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种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夏秋两季采收,洗净晒干。鲜用或生用。
  • 道地药材:内蒙古、新疆
  • 生长环境:草地、山坡、路旁、山坡草地、田野、河岸

传统功效

1. 清热解毒

蒲公英的清热解毒功效自古以来便受到医家重视,诸多古代典籍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疏》认为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能“入肝入胃,解热凉血”,尤其针对妇女乳痈肿痛有效,此乃因其作用于肝经。《本草述钩元》则进一步指出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认为其不仅入胃,更兼入肝肾,因此能“凉血、乌须发”。这说明古人已注意到蒲公英的清热作用并非单纯作用于某一经脉,而是涉及多个脏腑。

2. 清肝明目

蒲公英的“清肝明目”功效在古代医籍中多有记载,从其药性与临床经验的总结。《神农本草经疏》指出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入肝入胃,解热凉血”,说明其性味平和,且能直接作用于肝胃二经。肝主疏泄,藏血,与眼睛的视力密切相关;而蒲公英的清热解毒功效,能有效缓解肝经郁热,从而达到明目的效果。《本草述钩元》更进一步指出蒲公英“甘平而兼有微寒”,能“凉血、乌须发”,此处在“乌须发”也间接佐证了其对肝肾之益,因为头发的乌黑亮丽也与肝肾的健康息息相关。

3. 利水消肿

蒲公英的利水消肿功效在多部医籍中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疏》认为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入肝入胃,能解热凉血,尤其适用于妇女乳痈,因其肝经主事。《本草述钩元》则进一步指出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能入肝肾,并强调其凉血功效与冲任之血脏相关。《医林纂要》则总结蒲公英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并提到其通乳汁的功能,佐证其利水消肿与体液代谢密切相关。

4. 清热利尿

蒲公英的清热利尿功效在多部古代医籍中均有论述。《神农本草经疏》指出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入肝入胃,能“解热凉血”。其治疗妇人乳痈肿乳毒的功效,与肝经关系密切。《本草述钩元》则进一步说明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认为其入胃兼入肝肾,故能“凉血、乌须发”,这与其清热利尿的功效息息相关,因为肾主水液代谢。

5. 清肺热利咽

蒲公英的清肺热利咽功效在古籍中多有记载。《神农本草经疏》认为蒲公英味甘平,无毒,入肝入胃,具有解热凉血的功效,尤其善治妇人乳痈,因其与肝经相关。《本草述钩元》则进一步指出蒲公英甘平微寒,入胃兼入肝肾,因此能凉血乌发,说明其作用不仅限于肝胃。《本草正义》则肯定其清凉的特性,能治疗各种疮痈、红肿热毒,无论内服外敷都有效,尤其对乳痈疗效显著。

6. 止咳化痰

蒲公英的止咳化痰功效与其整体的清热解毒、凉血功效密切相关。《神农本草经疏》认为蒲公英“入肝入胃,解热凉血”,《本草述钩元》更指出其“入胃而兼入肝肾”,说明其作用不局限于单一脏腑,而是能协调多个脏腑的功能。从《医林纂要》中“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的描述,可见其具有清除体内热毒、消除肿胀的作用。若咳嗽痰多伴随体内有热邪,蒲公英的清热功效便能有效缓解症状。

7. 清热泻火

蒲公英的清热泻火功效在古代医籍中多有记载。《神农本草经疏》记载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并认为其“入肝入胃,解热凉血”。《本草述钩元》则进一步指出其“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认为其不仅入胃,也入肝肾,从而达到凉血、乌须发的功效。这说明蒲公英的清热作用并非单纯的寒凉之性,而是通过甘平微寒的特性,调节肝肾功能,达到清热泻火的功效。

现代研究

1. 降血脂

蒲公英降血脂,乃类黄酮、苷之功。苷,利胆排胆,去脂积,防血管硬化,护心脉。类黄酮,似激素,调脂降脂,益血清。

2. 抗发炎

蒲公英素有清热解毒之效,其中所含类黄酮、蒲公英苷、香豆素等成分,对抑制炎症反应及增强免疫力皆有益。此外,蒲公英富含维生素C、E等天然抗氧化剂,可减缓细胞氧化损伤,进一步降低炎症程度。

运用方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大剂量60g;大剂量60g,或捣汁;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1.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2. 阳虚外寒:忌用。
  3. 脾胃虚弱:忌用。
  4.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以免影响胎儿和婴儿健康。
  5. 泌尿系统疾病: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症状。
  6. 糖尿病患者:注意使用,必要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7. 与药物交互作用:避免与利尿剂、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并用。

可治疗的相关疾病

扁桃腺炎、大便秘结、结膜炎、乳腺炎、慢性肝炎、乳房腺体瘤、胆囊炎、慢性喉炎和喉气管炎、支气管炎、甲状腺肿、链球菌性咽喉炎、急性会厌炎、大肠激扰综合症、咽喉痛、胸闷胸痛、黄疸、无尿及少尿、眼睛红痛、皮肤颜色发黄、吞咽障碍、急性咽喉炎、消化不良、咳嗽、痢疾、损伤、急性支气管炎、痈、口干、淋巴腺炎、疼痛、感冒、囊炎

化学成分

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φ-蒲公英甾醇(φ-tarax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咖啡酸(caffeic acid)、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蜡酸(cerotic acid)、蜂花酸(Meliss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叶黄素(lutein)、堇黄质(violaxanthin)、叶绿酯(plastoquinone)、维生素C(Vitamin C)、维生素D(Vitamin D)、山金车二醇(arnidiol)、毛莨黄质(flavoxanthin)

注意:以上所有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任何医疗行为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