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高铁:智能技术如何保障跨海高铁的安全运营?
福厦高铁:智能技术如何保障跨海高铁的安全运营?
2023年9月28日,中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建设迈入新的里程碑。这条全长277.42公里的高速铁路,不仅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条集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于一体的现代化铁路。
福厦高铁:跨海穿山的超级工程
福厦高铁沿线设福州南、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东、泉州南、厦门北、漳州8座客运车站,正线桥梁84座、隧道29座,桥隧比高达85.1%。线路横渡湄洲湾、泉州湾与安海湾,穿越乌龙江、九龙江等大江大河,飞跃既有福厦、鹰厦等铁路,是中国高铁中桥梁结构最多样复杂的线路。
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在福厦高铁的建设过程中,智能技术的应用贯穿始终。设计团队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了全过程可视化动态管理。通过三维建模,施工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工程细节,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在施工阶段,全球首台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昆仑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台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可以同时兼容24米、32米和40米跨度的高铁箱梁施工作业,相当于3台传统架桥机的功能。它不仅提高了25%的架梁速度,还减少了20%的架梁成本,将抗风能力从6级提升到7级。
智能监测:全天候守护安全
为了确保福厦高铁的安全运营,设计团队综合应用了智能传感、地理信息、卫星导航、云计算等技术,建立了完整的大跨桥梁与轨道一体化健康监测系统。这个系统就像一位全天候的“医生”,实时监控桥梁轨道的健康状况。
通过集群式桥轨综合监测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桥轨结构的各项参数,进行动态分析和快速诊断。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为大桥的运营管理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智能运维:让高铁更聪明
福厦高铁还采用了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这是中国智能铁路最新科技成果的集成化应用。动车组具备智能故障诊断及智能运维功能,能够自动记录故障类型、位置与出现时间及图片、视频,结合传感器数据及图像数据,通过AI主动判断故障位置、类型并给出合理对策。
同时,全新的列车网络使弓网监控延迟不大于10ms,相较既有CRH以及普通复兴号有大幅度提升,还支持全车视频监控与快速回放,大幅提升列车运维智能化程度,有助于减少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
福厦高铁的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了福州、厦门之间的时空距离,形成了“一小时生活圈”,更为中国高铁的智能化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高铁将更加安全、高效、便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