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鹿港郊铁钟:见证泉台深厚渊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鹿港郊铁钟:见证泉台深厚渊源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7%BD%E5%8F%B0%E5%AF%B9%E6%B8%A1%E6%96%87%E5%8C%96%E8%8A%82/3494287
2.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5af34affe229fcb9bb641f49ce810509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6%AD%B7%E5%8F%B2
4.
http://www.fjtb.gov.cn/news/202411/t20241107_12661753.htm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3%8A
6.
https://www.berkshirepublishing.com/ecph-china/2024/02/05/a-short-history-of-chinese-parks-and-gardens-%E5%9B%AD%E6%9E%97%E5%8F%B2%E8%AF%9D/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07/16/27794381_1122618934.shtml
8.
https://www.fj.chinanews.com.cn/news/2024/2024-10-13/555223.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89%E5%B7%9E%E5%B8%82

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展厅里,静静地悬挂着一口古朴的铁钟,它高100厘米,口径59.5厘米,表面铸有46个商号的名字。这口铸造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鹿港郊铁钟,不仅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见证了泉州与台湾鹿港之间深厚历史渊源的“活化石”。

这口铁钟原本悬挂在泉州南门外的郊行里,它的存在,诉说着一段两岸商贸往来的辉煌历史。在清代中叶,随着两岸贸易的蓬勃发展,一种独特的商业组织形式——“行郊”应运而生。这种组织源于中国古代的行会制度,最早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至明清时期已十分普及。

“行郊”在台湾的发展尤为兴盛,这与当时两岸的贸易格局密切相关。1684年,台湾、澎湖纳入清朝版图后,福建、广东移民大量涌入,带来了原乡的行会制度。1784年,清廷正式开放鹿港与蚶江为对渡口,两岸贸易进入鼎盛时期,各类行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鹿港郊铁钟上铸有的46个商号,正是当时泉州与鹿港之间贸易繁荣的见证。这些商号不仅涵盖了各类商品的贸易,如油郊、糖郊、布郊等,还体现了两岸商人按地域划分的商业网络,如北郊、台郡郊等。每个商号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段跨越海峡的经商故事,见证了两岸同胞在商贸往来中的互惠互利。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行郊制度逐渐衰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两岸贸易受到严重影响。1949年后,由于台湾海峡长期处于对峙状态,行郊的商业功能基本消失。但值得庆幸的是,这口见证了两岸贸易繁荣的铁钟被完好保存下来,成为研究闽台历史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如今,这口铁钟静静地悬挂在闽台缘博物馆内,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它不仅是泉州与鹿港商贸往来的见证,更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相通的象征。正如一位台湾同胞所说:“这是我们的根源,我们是同祖同宗的,这是共创未来的最好精神。”

近年来,两岸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加强交流,如闽台对渡文化节、泉金供水工程等,都在续写这段跨越时空的“两岸一家亲”的佳话。而这口见证了两岸百年商贸往来的鹿港郊铁钟,将继续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这段跨越海峡的深厚情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