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信宜古迹探秘:文明门、学宫、起凤书院的历史印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信宜古迹探秘:文明门、学宫、起凤书院的历史印记

引用
凤凰网
6
来源
1.
https://travel.ifeng.com/c/8WlfvoDz0Vd
2.
https://www.mm111.net/2024/03/15/991396030.html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B4%AA%E5%9B%BD%E7%8E%8B%E5%BA%9C%E6%97%A7%E5%9D%80
4.
https://www.baike.com/wikiid/6797884824150573342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A%A6%E5%B7%9E%E5%8F%A4%E5%9F%8E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94%E5%BB%9F%E5%88%97%E8%A1%A8

信宜古城,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见证了中国南方的沧桑变迁。作为粤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信宜古城内保存着众多历史遗迹,其中文明门、学宫(孔庙)和起凤书院最具代表性。

01

文明门: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文明门,又称“红楼”,是信宜古城的南门,位于镇隆镇八坊村。据道光《信宜县志》记载,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修建城垣时,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绅士梁贻嘉等人提议将南门迁至学宫前,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更名为“文明门”。

文明门的建筑风格仿照宫殿楼台,分两层结构。底层为瓮城,中开拱门,门高4.73米,宽4.4米,深10.55米。整体建筑体宽24米、深14米、高30多米。其建筑特色鲜明:大屋顶配以高台基,鼓磴式柱础支撑抬梁式屋架,屋檐下饰有莲花托斗拱,飞檐翘角,红墙绿瓦,尽显岭南古建筑的艺术魅力。1998年,文明门被列为茂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更是升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02

学宫:从教育圣地到革命遗址

学宫,又称孔庙,始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是信宜古城重要的教育场所。其建筑布局严谨,前有贤关、圣域坊门、棂星门、泮池,中有大成门、名宦祠、乡圣祠、大成殿、东西廊,后有崇圣祠、尊经祠、明伦堂,整体气势雄伟,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广东天地会首领陈金江率农民义军攻占信宜县城,建立大洪国,并将学宫用作王府。这一历史转折使学宫不仅成为教育场所,更成为广东近代农民起义的重要历史见证。现存的大成殿、东西廊、大成门、棂星门、贤关和圣域坊门等建筑,于199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3

起凤书院:粤西教育的摇篮

起凤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是信宜古城重要的教育机构。书院原为生童治学之所,设有廊庑号舍,用作考试取士之地,因此又被称为“考棚”。作为粤西南地区的治学中心,起凤书院吸引了各地学子前来求学,为当地培养了众多人才,体现了岭南地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04

历史的回响

信宜古城的这三处古迹,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文明门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变迁,学宫承载了教育与革命的双重历史,起凤书院则体现了岭南地区尊师重教的传统。这些古迹不仅是信宜的历史记忆,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些古迹提醒着我们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它们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让我们在欣赏其建筑之美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