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在李庄:古建与抗战传奇
梁思成林徽因在李庄:古建与抗战传奇
1940年冬,随着日军在昆明的空袭愈发频繁,梁思成、林徽因一家不得不开始了新的迁徙。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四川宜宾东郊的李庄古镇,这个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地方,将成为他们战时辗转流离生活的最后落脚点。
李庄古镇,这座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古镇,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建置史。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美,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1940年,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李庄古镇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地理优势,成为了文化抗战的重要据点。
梁思成一家抵达李庄后,便在古镇西侧的中国营造学社开始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尽管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依然保持着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在李庄的6年时间里,梁思成完成了他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中国建筑史》,这部著作不仅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空白,更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徽因则以她非凡的智慧和坚韧精神,成为了梁思成工作的重要助手。她不仅参与了《中国建筑史》的编写工作,还负责整理和保存了大量的建筑史料。在李庄期间,林徽因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但她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的热情,与梁思成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中国的建筑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庄古镇的建筑特色也给梁思成夫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思成对建于明代的旋螺殿赞不绝口,称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他对滨江路上的奎星阁也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这是从上海到宜宾沿长江二千多公里中建造得最好的亭阁。这些评价不仅体现了梁思成对古建筑的独到见解,更反映了李庄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除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李庄古镇还吸引了众多文化精英的到来。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等10余所文化科研机构相继迁入李庄,使得这个古镇成为了抗战时期的文化中心之一。3000位李庄人以博大的胸怀,为12000余位大师、学子提供了庇护,共同谱写了一曲文化抗战的壮丽篇章。
如今,李庄古镇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古镇不仅保存了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还建立了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等纪念场所,让后人得以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历史。漫步在古镇的街巷中,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文化精英们为国为民、笔耕不辍的精神风貌。
梁思成、林徽因在李庄的岁月,不仅是他们个人学术生涯的重要阶段,更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们以学术为武器,坚守文化阵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