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红:用创新教学推动罗马尼亚中文教育发展
曹瑞红:用创新教学推动罗马尼亚中文教育发展
在罗马尼亚,有这样一位来自中国的教师,她用十年的时间,不仅改变了当地中文教育的面貌,更帮助无数罗马尼亚学生找到了学习中文的正确方法。她就是曹瑞红,一位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如今已成为罗马尼亚中文教育领域的佼佼者。
从志愿者到教育专家:曹瑞红的罗马尼亚十年
2014年,曹瑞红只身来到罗马尼亚,成为巴克乌费迪南德一世国立高中的首位中文教师,也是当时整个巴克乌市唯一的中文教师。初登讲台,她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校长、中文课负责人和当地电视台记者都来听课,让她感到“压力山大”。然而,一句因紧张而产生的口误,反而让课堂氛围一下子轻松起来,学生们也对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当地唯一的中文教师,曹瑞红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她注重“借势”——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从活动参与者转变为活动策划者,从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者转变为传播者。她还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协同各种力量助力中文教育发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学校的中文课吸引了200多名学生参与,各类中国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地道表达能力
2016年,曹瑞红转至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并很快从一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成长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于是开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曹瑞红善于利用各类活动和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特别注重通过“汉语桥”比赛来培养学生的中文表达能力。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她会根据学生的中文水平“量身定制”参赛项目:对于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她会建议他们表演相声、快板、绕口令等语言类才艺;而对于中文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则会建议他们选择舞蹈等舞台表演效果较好的才艺。
2019年,她负责指导的三名学生在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罗马尼亚赛区)预选赛中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曹瑞红的悉心指导和学生的努力。
推动中文教育本土化,成果丰硕
为了推动中文教育在罗马尼亚的本土化发展,曹瑞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她参与制定了《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学大纲(试行)》,并根据“以考促教、考教结合”的思路,建议在教材上统一选用《HSK标准教程》和《YCT标准教程》,根据学生的中文等级进行分班。
2017年,中文正式纳入罗马尼亚国民教育体系。为了深入了解整个国家的中文教育状况,曹瑞红深入调研了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和各中文教学点,完成了“罗马尼亚中文教育基本情况调研”工作。她还与李立教授共同主编了首部罗马尼亚中文教育国别化论著《罗马尼亚中文教育本土化建设研究》。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罗马尼亚学生学习中文的故事,曹瑞红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罗马尼亚中文“学霸”养成记》《追梦中文,不负韶华》等文章,分享“汉语桥”选手的故事。这些文章引起了广泛反响,不仅鼓舞了学生们学习中文的决心,也引发了同行们的共鸣。她还倡议老师们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访谈并记录下来,如今,这些故事都收录在她主编的《罗马尼亚中文教育故事剪影》一书中。
从2014年至今,曹瑞红把近十年的青春与时光奉献给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这期间,她收获了成长,收获了情谊,也收获了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面对未来,曹瑞红将带着这十年的印记,继续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她深爱的这一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