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秘曲靖:滇黔锁钥的文化遗址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秘曲靖:滇黔锁钥的文化遗址之旅

引用
新华网
9
来源
1.
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240407/966ce85097c7452fbb3d7535431ebdf1/c.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6%B2%B3%E9%81%97%E5%9D%80/10853416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08A04EU000
4.
https://www.sohu.com/a/766444063_121384290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B%B2%E9%9D%96%E5%B8%82/10665156
6.
https://www.yndaily.com/html/2024/yunxinwen_0926/129271.html
7.
https://www.yndaily.com/html/2024/yunxinwen_1113/130530.html
8.
https://www.qjrb.cn/2025-01/17/content_718650.html
9.
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6/14/033100100.shtml

曲靖,素有“滇黔锁钥”之称,自古便是连接云南与贵州的重要通道。这片土地不仅见证了古代商旅的往来,更孕育出独特的爨文化,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址。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到东晋时期的碑刻,从传统土陶工艺到现代文创产品,曲靖的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

01

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有火烧。”这句童谣唱出了爨文化的独特魅力。爨文化,起自东晋经南北朝终至唐天宝七年,是当时的地方大姓豪族爨氏治理南中地区500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电视剧《南中秘史》和历史长篇小说《爨诏风云》就是依据这段历史写出的故事。

在曲靖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为更好推广爨文化,当地一些文创工作室推出爨麒麟饼干、爨字胸针、爨麒麟徽章、爨字遮阳帽、爨字明信片等多种爨文化文创产品,尤其受到外地游客欢迎。

爨文化传承至今,为人所熟知的是爨体书法。康有为、齐白石、徐悲鸿等文化名人尤擅爨体书法。2022年,爨体书法还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促进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爨文化推陈出新、赓续发展,近年来有着“爨地”“爨乡”之称的曲靖市做出了积极探索。走进当地的大街小巷,“爨”体风格的店名、路标、牌匾等随处可见。曲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办主任陈学飞介绍,通过持续推出书法课程、舞蹈演绎、文旅体验和文创产品等多种活化传承方式,传统的爨文化在新时代有了新活力。

02

大河遗址的考古发现

大河遗址位于曲靖市富源县城东南约17公里的大河乡茨托村癞石山,海拔1743米,北纬25°32′12″,东经104°18′37″。大河遗址文化层的年代为4.4万年至3.6万年,它的发现表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发生于中国南方的时间早于中国北方。大河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研究现代人的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6年大河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被称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大河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遗址面积约300平方米,年代经测定为距今5~3万年。洞穴系由三叠系石灰岩构成,洞前为一小古湖盆,遗址西南部有大河自北向南流去。遗址的石制品以锤击法为主,偶有锐棱砸击法,有指垫法和压制法的修理技术,有勒瓦娄哇连续剥片技术,常见预制石核和修理台面的标本。石制品的种类主要有:盘状石核、柱状石核、长方形石核、三角形石片、边刮器、端刮器、半月型刮削器、锯齿刃器、尖刃器、凹缺器、雕刻器、砍砸器等,还发现有少量骨器。该遗址发现的石制品既有本地区文化的传统特点,又有典型的欧洲莫斯特文化和勒瓦娄哇技术特点,是莫斯特文化在中国南方的首次集中出现。

大河遗址一号洞发现的石器分别为凝灰岩、石英砂岩、玄岩占大部分比例,表明这一时期的人类对岩石有较高的鉴别能力。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球、石锤、石片、石核、石砧等。伴生的动物化石有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等,巨貘、猕猴、虎、黑熊、最后鬣狗、野猪、牛、水鹿、鹿、羚羊、竹鼠、鼠、豪猪等大熊猫一齿象动物成群的成员,其中食肉类动物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动物化石多保存单颗牙齿,头后骨骼极为破碎,很少有完整的肢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类敲食骨髓,过着以狩猎为主的兼采集的经济生活,他们具有很高的狩猎技术,动物群组合反映一号洞的主人生活亚热带一热森林河湖的古生态环境。

二号洞位于一号洞西南约三十米,位置比一号洞稍低。经试掘,发现石器分布十分密集,以小型石器组合为特征,发现大量尚未加工制作的大型石器原料与小石器共存,专家推测二号洞洞口可能为一石器加工场。癞石山一号洞的年代初步为十至二十万年间,是云南早期智人。此外还发现原始人用于装饰或进行原始宗教仪式的赭石养料。

03

曲靖的文化遗产与现代传承

除了爨文化和大河遗址,曲靖还拥有众多文化遗产,展现了其多元的文化面貌。在曲靖市麒麟区,坐落着一座具有千年制陶历史的古村镇——越州镇潦浒村,潦浒村素有“土陶之乡”之称,是中国现存龙窑数量最多的地。潦浒土陶工艺由来已久,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优化。潦浒土陶制作工艺复杂,由采泥、揉泥、制坯、上釉、晾晒、烧制等多道工序而成,由于潦浒土陶是龙窑柴烧而成,在土、火、柴、窑的相互作用下,陶器模样无法预期,每个潦浒土陶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会泽斑铜诞生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区别于传统铜工艺品,它拥有别具一格的艳丽色彩,受到广泛喜爱,成为云南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之一。会泽斑铜最具代表性的是张氏斑铜和德康斑铜,各自建成了传习馆,在他们的斑铜作品中,既有传统的鼎、瓶、香炉、樽等器皿造型,又有创新的人物、动物生肖等新的造型,工艺精致细腻,造型比例协调,斑纹与色彩独树一帜,惊艳不同喜好之人。

会泽堂琅古乐,又名洞经音乐,原是从中原传入会泽的道教音乐,后随着会泽铜商文化和庙馆文化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兼容儒、释、道音律且具地方韵味的堂琅古乐,主要流传于曲靖会泽县城及金钟、者海、娜姑等地,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会泽洞经音乐既完整保持着洞经音乐的庄重、古朴、静淡、超然的特质,又兼具会泽铜商文化的开放、包容、大气、豪放的品格,是会泽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晶。

这些文化遗产在当代得到了积极传承。潦浒土陶、会泽斑铜等工艺通过传习馆、工艺创新等方式得以延续。会泽堂琅古乐也在不断传承中焕发新生。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曲靖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

曲靖的文化遗址和历史遗迹,见证了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文明发展历程。从大河遗址的考古发现到爨文化的传承,从传统工艺的创新到现代文创的发展,曲靖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这片“滇黔锁钥”之地,不仅是地理上的交通要道,更是文化交汇的重要节点,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