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诗词打卡攻略:跟着古诗游杭州
西湖十景诗词打卡攻略:跟着古诗游杭州
西湖十景,这串璀璨的明珠,自南宋时期便已熠熠生辉。作为杭州西湖的十大著名景点,它们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四季变化和晨昏特色,更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诗句,来一场别具一格的西湖之旅吧!
春日苏堤,柳绿花红
“苏堤春晓”景观是指寒冬过后,苏堤报春的美妙景色。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明代诗人杨周在《苏堤春晓》中写道:“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诗中描绘了苏堤春日清晨的美景,柳树成荫,桃花盛开,湖面雾气散去,黄鹤的鸣叫声划破晨曦,带来生机勃勃的春意。
夏日荷香,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是夏日赏荷的绝佳去处。明代诗人王瀛在《曲院风荷》中写道:“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诗中描绘了曲院风荷的夏日美景,荷花与酒香交织,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荷香,仿佛仙子凌波而至,为这美景增添了几分仙气。
秋夜湖面,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秋夜观月的胜地。宋代诗人孙锐在《四景图·平湖秋月》中写道:“月浸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诗中描绘了秋夜湖面的宁静与美丽,月光洒在湖面上,仿佛寒泉凝固,一色湖光映照着万顷秋色,令人陶醉。
冬日雪景,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冬日赏雪的佳处。南宋诗人周密在《木兰花慢·断桥残雪》中写道:“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冸寒睍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诗中描绘了冬日断桥的雪景,梅花盛开,月光映照,诗人在寒风中寻觅梅花的消息,感受冬日的静谧与美丽。
花港观鱼,四季皆宜
“花港观鱼”是四季皆宜的游览胜地。清代诗人许承祖在《花港观鱼》中写道:“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诗中描绘了花港观鱼的美景,红鱼嬉戏,落英缤纷,诗人与游鱼一同感受自然的乐趣,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柳浪闻莺,春意盎然
“柳浪闻莺”是春季赏柳听莺的佳处。明代诗人万达甫在《柳浪闻莺》中写道:“柳阴深霭玉壶清,碧浪摇空舞袖轻。林外莺声啼不尽,画船何处又吹笙。”诗中描绘了春日柳浪闻莺的美景,柳树成荫,莺声啼鸣,画船悠扬,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
三潭印月,中秋月圆
“三潭印月”是中秋赏月的绝佳地点。宋代诗人王镃在《三潭印月》中写道:“草满咸平古屋基,梅花几度换横枝。黄昏若看一潭月,不出林逋两句诗。”诗中描绘了三潭印月的月夜美景,湖中塔影与月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双峰插云,气势磅礴
“双峰插云”展现了南北高峰的雄伟气势。清代诗人陈糜在《双峰插云》中写道:“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诗中描绘了双峰插云的壮观景象,南北两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气势磅礴。
雷峰夕照,金碧辉煌
“雷峰夕照”是观赏夕阳的佳处。元代诗人尹廷高在《雷峰夕照》中写道:“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诗中描绘了雷峰夕照的美景,夕阳西下,雷峰塔剪影金碧辉煌,湖上画船归去,留下一抹夕阳的余晖。
南屏晚钟,禅意悠扬
“南屏晚钟”是傍晚聆听禅音的胜地。明代诗人万达甫在《南屏晚钟》中写道:“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诗中描绘了南屏晚钟的禅意氛围,傍晚净慈寺的钟声悠扬回荡,山间小径上,鹤梦被惊醒,增添了几分禅意。
这十景不仅展现了西湖自然风光的四季变化和晨昏特色,还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论是欣赏美景、品味诗词还是感受历史,西湖十景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带上这份诗词打卡攻略,让我们一起漫步在西湖畔,领略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