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吴敏霞的励志故事,在不完美中遇见完美的自己
奥运冠军吴敏霞的励志故事,在不完美中遇见完美的自己
在跳水界,有这样一位运动员,她不是天赋异禀的"天才型"选手,却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懈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她就是吴敏霞,一个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的奥运冠军。
吴敏霞,1985年11月10日生于上海,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奥运会冠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4级本科生。1991年,吴敏霞开始在上海市第二跳水学校接受训练,1998年,吴敏霞入选中国国家队。2004年,吴敏霞与郭晶晶一起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并在随后的女子单人3米板比赛中获得亚军。2008年,吴敏霞再次与郭晶晶配对,成功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2011年7月,吴敏霞个人第一次获得世锦赛女子单人3米板的冠军。2012年8月,吴敏霞在伦敦奥运会上先后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与女子单人3米板的金牌,个人奥运会金牌数累计达到4枚,平了中国跳水队记录。
吴敏霞出生在上海徐汇区龙华路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就喜欢水,经常光着个脚丫子跑水坑里玩水,有时一天洗好几次。而吴敏霞选择跳水却与她的这个喜好一点关系没有。那是1991年的春天,上海少体校的教练袁连英去吴敏霞所在的龙华幼儿园选苗子,吴敏霞让教练袁连英眼前一亮。当时,100多个孩子站在一起量身材、测韧性,吴敏霞是其中最出挑的一个。而就在跳水队看上吴敏霞时,舞蹈班的老师也选中了吴敏霞。吴敏霞的父母权衡左右,最终因为上海游泳馆离家更近一些,于是替吴敏霞做主选择了跳水。
和曾经的师姐“跳水女皇”郭晶晶相比,吴敏霞确实不是“天赋型”运动员,她的资质甚至不如比自己小5岁的跳水新秀何姿。先天性贫血让她成了名副其实的“玻璃人”,营养不良,运动能力也比普通人弱一些。好的体力是对一个运动员最基本的要求,而先天性病症无疑是吴敏霞的一个致命伤。如果说先天性贫血是阻挡吴敏霞成为一名运动员的“坎儿”,那么先天性跨和髋关节突出,则是阻碍她成为一名跳水运动员最大的“拦路虎”。因为受运动方式和训练强度的要求,跨和髋关节突出者不宜从事跳水运动,否则就会有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可是,出于内心对跳水运动的热爱,吴敏霞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跳水事业的征程。“我从没觉得我不幸。我觉得我真的是很幸运。那么多人觉得我不适合当运动员,我当上了。那么多人觉得我当上了运动员,可能出不了多好的成绩,我通过努力有了成绩。还有很多人觉得,我可能有了一点成绩但坚持不了多长久,但我却成了坚持最久的一名运动员。”吴敏霞说。
为了弥补先天性身体素质的不完美,吴敏霞默默付出了比普通运动员多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常年的训练和比赛,她的胳膊、腰、腿、脚腕、手腕几乎没有一处安然无恙,2007年更是她的一道“坎儿”——旧疤未愈又添新伤,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队友训练,绝望地直呼自己“不会跳水了”!但就是这样,吴敏霞始终没有放弃。她从6岁学习跳水至今已满31岁,过去的25年里几乎一直是在跳水池翻腾跳跃度过的,从当初的不被所有人看好到今天的“完美跳”冠军,都是每一天坚持的回报。所谓的“完美跳”,不过是她用自己的一个个“不完美”积累起来的结果。
2016年里约奥运会,吴敏霞以31岁的"高龄"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她与施廷懋搭档,以345.6分的总成绩夺得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这是她第五次蝉联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以5金的成绩超越了"跳水女皇"郭晶晶,成为奥运会跳水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金牌到手,听着缓缓奏起的国歌,此刻的吴敏霞再也忍不住,开始泪流满面。收获自己的第5枚,也是最重要的一枚奥运金牌。在中国跳水梦之队中,她作为最没有天赋的奥运冠军,成功超过一代传奇郭晶晶,为自己的跳水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我选择了,我也成为了一名运动员,我觉得这已经是一种奇迹。每天都在不停地调整自己的心理负担,那么辛苦,自己还在坚持,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梦想,走自己想走的路,让自己不留遗憾。”吴敏霞说。
我们或许不是运动健儿,不必像吴敏霞那样辛苦,可是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次的比赛?为了遇见更完美的自己,我们发奋学习,努力工作,用心生活。虽然人无完人,但是我们依旧去抱着追求完美的心态去不懈前进。有人说,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完美。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美,而在于越来越接近地走向完美。蜕变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蜕变都会有成长的惊喜。其实,世上根本不存在完美,所谓的完美,就是把你现想要做的事情,在这一刻,尽你现有的全力做到最好。
愿你能和吴敏霞一样,在不完美中遇到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