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
沈阳故宫: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
在沈阳故宫的西路,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建筑——文溯阁。作为清代皇家藏书楼,它不仅见证了清朝文化的辉煌,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独特的建筑风格
文溯阁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满汉文化的融合。它采用硬山式屋顶,这种样式多见于中国北方的民居,但在皇家建筑中却不多见。这种设计既体现了满族的审美喜好,又不失皇家的威严和气派。
文溯阁的建筑布局严谨,主体建筑位于高台之上,前面的宫殿相对较低。这种“宫高殿低”的设计,不仅象征着后宫的地位尊崇,更被认为有助于藏风聚气,增强皇家的气场。
《四库全书》的珍藏之所
文溯阁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所珍藏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这部巨著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官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编成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
《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收录典籍6141函、3474种、36315册,约97700万字。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以开化纸缮写,书页都是直行红格的“朱丝阑”本。每册的首页都钤有“文源阁宝”白文大方印和“古稀天子”朱文圆印,末页则钤“圆明园宝”白文大方印和“信天主人”朱文圆印。
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
乾隆皇帝对文溯阁的建设极为重视。他不仅亲自审定设计方案,还多次到现场视察工程进度。文溯阁的建成,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也展现了清朝鼎盛时期的国力。
文溯阁的建筑形制完全仿自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据记载,“文溯阁一座六间,明间各宽一丈六尺四,次间各面宽一丈二尺五寸,西梢间宽五尺,前后廊上步各深一丈一尺”。从外观上看,是座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前后带廊六开间的重檐两层楼阁,而内部则采取了明两层暗三层的“偷工造”法,利用下檐的空间增加了隐秘的一个夹层。文溯阁的柱子与门窗涂深绿色漆,槅窗与槛窗涂褐黑色漆,与灰色的水磨丝缝砖墙相配,楹柱间绘以龙马负书和瀚墨卷帙的图案。檐间悬有黑漆铜字的“文溯阁”匾,一块玉匾式样,字为乾隆御书。建筑的整体风格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纵火焚掠圆明园,三天三夜的大火使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文源阁建筑和藏书也在这场浩劫中化为灰烬,连文源阁碑都在大火中被烧得留下了很多裂痕。文源阁藏书从告竣送藏到被毁,存世仅七十余年。到了民国年间,文溯阁本《四库全书》被运往甘肃,现藏于甘肃省图书馆。
2021年8月,甘肃省正式启动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影印出版工程。目前,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采集工作已全部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完成70%。从现在起至2028年,文溯阁《四库全书》将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期分批推出全套影印版本。
文溯阁及其所藏《四库全书》,不仅是清代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哲学的重要资料。今天,我们通过数字化手段,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播,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接触到这些文化瑰宝,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