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从“能源大市”到“算力强市”的数字蝶变
大同:从“能源大市”到“算力强市”的数字蝶变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传统能源城市正谋求转型升级。作为晋冀蒙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大同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能源禀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算力产业快速崛起,成功实现从“能源大市”向“算力强市”的华丽转身。
算力产业快速崛起
近年来,大同市紧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积极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据统计,目前大同已建成标准机架29.2万架,投运服务器65.2万台,算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2024年中国算力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报告中,大同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环首都核心算力城市。
一批高能级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大同,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秦淮数据集团、京东集团、抖音集团、科大讯飞等业内知名企业纷纷在大同布局IDC项目。其中,秦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项目作为先行者,开启了大同算力产业发展的序幕。随后,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京东集团华北(大同灵丘)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基地、火山云太行算力中心等项目相继落地,形成集群效应。
独特优势助力发展
大同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得天独厚:
区位优势:大同位于北京周边,距离仅300公里,光缆传输延迟低,能够满足低时延业务需求。同时,作为晋冀蒙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大同具有辐射华北、西北地区的区位优势。
能源优势:作为传统能源基地,大同电力资源丰富,能够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同时,当地积极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数据中心提供绿色电力支持。
气候优势:大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较低,有利于数据中心散热,降低能耗成本。
政策优势:山西省对新兴产业实施优惠电价政策,大同市也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展望未来,大同数字经济前景可期。根据规划,到2025年,大同数据中心机架数将达到63万架,年耗电量达100亿度电。同时,大同将围绕“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推动数据标注产业向高技术岗位延伸,带动更多年轻人就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大同市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完善产业链条:向上游延伸,引进服务器制造、制冷设备等配套产业;向下游拓展,发展数据标注、数据分析等服务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强化人才支撑:通过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高素质数字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推动融合发展:促进算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策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落户大同。
从“能源大市”到“算力强市”,大同正以数字经济为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大同有望成为全国重要的算力枢纽和数据产业基地,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