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荒漠到林海:塞罕坝故事在文联春晚绽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荒漠到林海:塞罕坝故事在文联春晚绽放

引用
西瓜视频
11
来源
1.
https://m.ixigua.com/zhuanti/7465041750172813352
2.
https://news.gmw.cn/2024-04/11/content_37256400.htm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56921
4.
http://www.news.cn/travel/20240614/a50241ed6f7e4d4e86d94cf5e1865b1a/c.html
5.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40909/0602de49abe64b0098796520edefb862/c.html
6.
https://m.weibo.cn/u/3171364240?luicode=10000011&lfid=1005057633014126&featurecode=newtitle%0A%E3%80%90%E6%98%93%E7%83%8A%E5%8D%83%E7%8E%BA%E3%80%91180808+%E8%B6%85%E7%BA%A7%E6%98%9F%E9%A5%AD%E5%9B%A2%E6%98%93%E7%83%8A%E5%8D%83%E7%8E%BAcut
7.
https://www.cflac.org.cn/wyrd/202501/t20250122_1337864.html
8.
https://www.wuxi.gov.cn/doc/2025/01/18/4481323.shtml
9.
https://www.hdpjng.com/post/98772.html
10.
https://www.jmser.gov.cn/p192/jmsexyw/20250124/317647.html
11.
http://www.hbnz.gov.cn/ztzl/jljzddqkmh/202501/t20250126_3753621.shtml

1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025年“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正在上演。在一首温暖的合唱《我的家》中,40多位生态文明建设者代表登上舞台,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共同唱响对绿色家园的赞美。其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站在C位,她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第一代女职工——陈彦娴。

时光倒流到1964年,那一年,陈彦娴和她的5位女同学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大学梦想,奔赴荒无人烟的塞罕坝,投身到植树造林的事业中。当时的塞罕坝,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景象。而这里曾经是一片美丽的皇家猎苑,清朝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和战乱破坏,这片土地逐渐变成了荒漠。

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中,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开始了艰苦的造林工作。他们住的是简陋的地窖,喝的是雪水,吃的是冻得硬邦邦的窝头。但是,他们没有被恶劣的环境吓倒,而是凭借着“一棵松”的信念,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绿色接力。

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曾经的荒漠已经变成了百万亩的林海。如今的塞罕坝,不仅是中国北方的生态屏障,更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家园。据统计,塞罕坝每年可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9.84万吨,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北绿肺”。

在文联春晚的舞台上,陈彦娴老人深情地讲述着塞罕坝的故事。她身后的大屏幕上,一幅幅新旧对比的照片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巨变。当她唱到“我的家,到处都是绿的”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老一辈造林人的致敬,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认同。

正如歌曲中所唱:“我的家,到处都是绿的。”从塞罕坝到整个中国,从荒漠变绿洲的奇迹正在不断上演。据统计,近20年来,中国新增植被覆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25%,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这背后,是无数像陈彦娴一样的生态文明建设者默默奉献的结果。

在2025年文联春晚的舞台上,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们用歌声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心声: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蓝天碧水之间,他们愿意付出一切。这,就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的精神写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