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让古诗词走进孩子的心灵
创新教学,让古诗词走进孩子的心灵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随着平仄起伏的韵律,清脆纯真的童音在深圳市莲南小学莲馨校区的操场上回响。这是深圳推行“中华诗教”项目的一个缩影,也是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成功案例。
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挑战
虽然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学生兴趣不高: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很多教师仍然采用“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模式,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缺乏文化背景的渗透:古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文化背景的讲解,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这些挑战,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深圳“中华诗教”项目的启示
2021年7月,“中华诗教”示范区在深圳正式成立。项目负责人白皛认为,“诗教”不是简单的“教诗”,而是以诗词为载体的育人活动。其核心在于通过诗词熏陶学生的品格,培养他们温柔敦厚的品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深圳教科院采用了“铃声熏听”的方法,将校园铃声更换成符合诗词韵律的吟诵音频。这种潜移默化的浸润式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吟诵诗词的习惯,甚至在课间休息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诗句。
余映潮老师的教学体系
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出了“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的教学体系,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板块式教学:将一节课分为几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板块,每个板块聚焦一个教学重点,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
主问题设计: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词的内涵,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碎片化的知识传授。
诗意手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诗意化的语言和情境,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他创新教学方法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许多创新的教学方式值得尝试:
游戏化学习:将古诗词融入游戏环节,如“古诗接龙”、“飞花令”等,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
情境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多媒体辅助:利用动画、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直观的视听体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实施建议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每首古诗词的独特价值,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寻找优质的教学资源,如名家朗诵、古诗词动画等,丰富教学手段。
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学习效果: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诗词大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注重文化背景的渗透:在教学中融入历史故事、文化典故,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古诗词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传承和品格塑造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我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在诗词的熏陶下成长为有文化自信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