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Reports》最新研究:情绪管理如何影响心率与寿命?
《Scientific Reports》最新研究:情绪管理如何影响心率与寿命?
2024年8月,《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静息心率与寿命之间的显著关联。这项研究汇集了法国、英国和美国的三个大型人口队列数据,涉及数万名参与者,随访时间长达数十年。研究发现,静息心率的长期升高与死亡风险显著相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静息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死亡风险增加13-20%。
这一发现不仅适用于国外人群,在中国老年人群中也得到了印证。《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全因死亡风险随静息心率的增加而上升,特别是在80-89岁年龄段更为显著。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心率呢?除了遗传、年龄、体质等不可控因素外,情绪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绪波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024年发表在JACC Adv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对71,214名参与者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焦虑和抑郁会加速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形成,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显示,38%的受试者在随访期间发展出新的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而焦虑和抑郁状态与这些风险因素的加速形成密切相关。
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心血管健康,还会加速身体衰老。香港中文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11,000名中国老年人的血液数据,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衰老时钟”。研究发现,抑郁、不快乐和孤独感等负面心理状态,会使生物年龄增加1.65岁,这一影响甚至超过了吸烟等生活习惯因素。
那么,情绪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心血管系统的呢?当人处于强烈情绪状态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被激活,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短期来看,这可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强心血管功能以应对紧急情况。然而,长期的情绪应激会导致皮质醇持续升高,引起血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同时,情绪应激还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长期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会使心脏处于高负荷状态,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心肌肥厚等心血管问题。
面对这些科学证据,我们该如何通过情绪管理来保护心脏健康呢?
- 正视心理状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防止情绪问题长期累积。
- 健康生活方式:规律运动、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是调节情绪的基础。
- 学习压力管理:冥想、深呼吸或瑜伽等放松技巧能帮助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 培养积极心态:乐观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低,积极情绪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综上所述,情绪管理不仅关乎心理健康,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和寿命。通过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缓衰老进程,为自己的健康和未来赢得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