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残运会冠军退役后,在玉溪开了家"无声饭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残运会冠军退役后,在玉溪开了家"无声饭店"……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23914

在云南玉溪,一家名为"无声饭店"的特色餐馆悄然走红。这里不仅提供美味的烧烤和家常菜,更是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大家庭。饭店的创始人罗瑞曾是残运会冠军,退役后,他与姐姐罗娟一起创办了这家特别的饭店,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更为40多名聋哑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临近傍晚,玉溪的天色渐渐暗下来,无声饭店的灯牌就亮起来了。

笼起炭火,豆腐和土豆被烤得金黄,烤肉的香味四溢开来。客人纷至沓来,罗瑞和姐姐罗娟店里店外地忙碌着。罗瑞主内,负责厨房,罗娟主外,负责大堂,还有三名员工也各司其职。


饭店十分热闹,临街围坐,烹饪的滋滋声和食客的喧闹声混杂在一起,点亮着一方小角落;但在喧嚣之外,饭店又异常安静,店员之间都靠手语交流,这也是名字的来源,“无声”,因为除了罗娟,罗瑞和其他员工都是聋哑人。

成为无声饭店的"大厨"之前,罗瑞光环满身。国家田径运动员、残运会冠军、云南青年五四贡献奖章获得者、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这个出生于玉溪市江川区的青年,虽然因童年的一次意外不幸留下了聋、哑的终身残疾,但却在田径运动上展露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

在2007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瘦瘦高高的罗瑞,凭借让对手难以匹敌的速度,成为男子T60级800米和T60级400米栏的双料冠军,并且打破了他2006年在全国残疾人锦标赛800米竞跑上创下的"1分58秒21"的个人纪录。

在赛道上奔跑了十余年,拿下50多块奖牌后,2015年,罗瑞退役,回到家乡的他却遭遇到了人生的挫折。大姐和妈妈的相继离世,让他备受打击,一度消沉。

"看着罗瑞颓废的状态,年迈的父亲特别担心,我的心里也不断回想起大姐和妈妈对我的嘱托,这个家以后是我挑着呀!我和丈夫在红河建水从事餐饮行业多年,丈夫是厨师,决定把弟弟带出来。弟弟喜欢玉溪,想留在家乡,我们就陪他去选址,筹备一个烧烤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二姐罗娟红了眼眶。"一开始开这个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罗瑞振作起来,能够自力更生。"

"无声饭店"最初的选址在一个夜市中,罗娟和丈夫,罗瑞和三个聋哑同学,六人忙碌在20平米的小店里。"刚开始营业,生意就非常火爆,罗瑞一下子就有信心了,又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努力的方向。"


一个月后,罗瑞决定扩大"无声饭店"的规模。在姐姐和姐夫的支持下,路边小摊变成了180平米两层楼的饭店。

特殊人群变成饭店员工

罗瑞的聋哑同学们慕名而来,都想加入无声饭店的工作中。

饭店正在起步初期,面对十几个同学,罗娟有点犯难。"我说,我们养不起这么多员工,他们就表示,工作不需要工资,只要能包吃住就可以。但我觉得这样也是不行的,大家都是要生活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要养。"

义气的罗瑞给了罗娟信心。他想,只要能维持着饭店不亏本,就把同学们都留下来,前期工资稍微低一些,保证每一个人都能拿到。毕竟,聋哑人找工作都很不容易。

"哎呀,带我弟弟一个人也是带,带他们十几个人也是带,只要他们能老老实实工作就行了!学到本领后,我们也帮忙物色着更好的机会。"罗娟最终把十几个聋哑人都留了下来。对于她和弟弟来说,那时,要把无声饭店做起来,先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员工培训以及如何交流。


做餐饮,员工们几乎都是零基础。刚开始,罗瑞和姐夫在厨房学艺,而大堂的每一件事都需要罗娟亲力亲为。"因为交流存在障碍,我一个人在外面忙得团团转,每天结束营业的时候,手和脚都是酸疼的。员工们也很紧张,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罗娟回忆道,她下定决心逼着自己学习手语,把餐饮相关的词和短句写在纸上,向弟弟和员工请教,店里所有的人都成为了她的老师。

做餐饮,罗娟是老手,更是一把好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带无声饭店的员工,她要放慢速度,像带孩子一般为他们演示每一个细节。带一个聋哑员工,需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简单的东西他们能学会,细节却总是粗心大意。但罗娟也从来不恼,依然像对待孩子一般表扬着、鼓励着。看着每个员工从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中成长起来,她很欣慰。


厨房中也传来了好消息,学厨一年多,丈夫说,罗瑞可以出师了。虽然听不见声音,但在重复又重复的烹饪和品尝中,罗瑞掌握住了火候和调味的精髓,兼任了无声饭店的主厨。

现在,饭店的常驻员工基本维持在了6人。

做餐饮不是件容易的事,忙,是无声饭店所有人工作的常态。

把孩子送到学校去,10:30,罗娟和罗瑞骑上电动车,准时出发去采购一天的食材。为了挑选最新鲜的肉类和蔬菜,他们要去往两个菜市场。罗娟向摊主询问价格,通过手语告诉弟弟,罗瑞则仔细地比对着价格和品质。


两个小时后,姐弟俩运着食材回到饭店,所有人又埋头钻进了洗菜、切菜、穿串的准备中。在备菜时,不同的食材需要不同的操作,这也意味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在具备耐心、细心、恒心的同时,也要保持着高效率。

17:30分,无声饭店正式开始一天的营业。灯牌亮起,客人来来往往,直至凌晨3点左右,灯牌才会熄灭。更忙的时候,大家要到凌晨5点才能收工。

罗娟红着眼说,罗瑞曾在纸上画了一个流着泪的猪八戒,旁边写着:"姐姐欺负我,不让我睡觉。"她常常也会想,把弟弟困在一个小厨房里,是不是太残忍,也常常自责,没有让弟弟和店里的员工过上更轻松的生活。

是饭店更是大家庭

从姐夫那里学来的手艺,罗瑞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员工施豪,他学会了炒菜、卤制、煮制,现在也是饭店的大厨之一;邢伟烤得一手美味的烧烤,鸭肠、大虾、罗非鱼在他的手里都变成了无声饭店的"招牌";看到有顾客来了,陆科者立马迎上来,用手中的纸和笔与顾客交流、点单……

难得的闲暇时间,罗瑞会开着车,带着所有人去逛街采购、看电影、近郊旅游;姐姐罗娟常招呼他们,出去玩也可以回来饭店里吃饭,把饭钱节省下来,就能拿去补贴家用了;有一年,一大伙人还在罗瑞和罗娟的家里一起过了春节。

7年间,无声饭店累计为40名特殊人群提供过就业机会。在这里,员工们都走出了"孤岛",掌握了一技之长,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更像自己的第二个家。

饭店慢慢走上正轨,这一群自强不息的人生活也在变得更好。乐观的陆科者常在饭店里起舞;施豪用手语告诉罗娟,自己想找一个女朋友;罗瑞和妻子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为了带娃,罗瑞从拼多多上买了一个声控灯,感应到非常细微的声音,灯就亮了,感觉到光,就能很好地照顾孩子。


起初,食客们是因好奇而来,无声饭店还在夜市街边的时候,每一天都有不同年龄段的人站在门口,看员工之间如何用手语交流,也想进去尝尝他们烹饪的食品是什么味道;后来,这个亲密的大家庭成为了不少食客的避风港,常有失意的人在此被鼓舞,在爱意与温情的流动中,重新寻到生活的意义。

"我被这个大家庭需要着,我觉得我是幸福的,但我也是愧疚的,我经常觉得自己能做的、能帮忙的很有限,让他们过得这么辛苦。"看着饭店里忙碌的几个身影,罗娟既开心,又心疼。为了把大家庭照顾得更好,她和弟弟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招募合伙人,希望能找到一位有爱心、能吃苦耐劳的合伙人,像自己和拼多多一样,一起来守护着无声饭店及这群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