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之心 祖庙印记》新书揭秘岭南建筑之美
《佛山之心 祖庙印记》新书揭秘岭南建筑之美
2025年1月14日,由中共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工委党校组织编纂的《佛山之心 祖庙印记》新书发布会,在禅城区祖庙街道党工委党校成功举办。这本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史料,全面展现了佛山祖庙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内涵。
佛山祖庙:千年古庙见证岭南文化
佛山祖庙,这座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古庙,见证了佛山这座岭南古城的沧桑巨变。作为供奉道教玄天大帝的神庙,祖庙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建筑以明清时期为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庙的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两侧则分布着东、西序和廊庑。其中,万福台是广东现存最华丽精巧的古戏台,其前台以金漆木雕为布景,具有强烈的舞台效果。四柱三间开敞,两侧有「出将」、「入相」两门供演员出入。整个万福台还采用拱型结构,无论站何处,所能听到的音质基本相同。
正殿内陈列着众多珍贵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禅城”,石片旁的复制品。重新组合复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禅城高超的工艺技术。
《佛山之心 祖庙印记》:一部岭南文化百科全书
《佛山之心 祖庙印记》一书,以时间为脉络,分为“古镇记忆”“星火燎原”“蝶变新生”“改革春潮”“奋楫争先”五个篇章,全面梳理了祖庙街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岭南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沉淀。
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祖庙的建筑特色和艺术价值,更深入挖掘了其丰富的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通过150个切面,展现了佛山祖庙近两千年的历史,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光辉历程。书中提到的第一台中文声控打字机以及佛山大桥的投融资模式,都是祖庙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显著成就,表明了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作用。
传承与创新:红色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
《佛山之心 祖庙印记》不仅是对佛山历史的一次全面回顾,更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书中通过对革命先烈的描述与缅怀,呈现了他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体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禅城区委副书记李叶平在新书发布会上表示,祖庙街道是佛山古镇的所在地、岭南文脉的核心承载地,也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热土。《佛山之心 祖庙印记》的出版发布,将让广大党员干部了解佛山、了解禅城、了解祖庙提供全新的载体,使岭南文脉、红色血脉与革命精神得以赓续传承,为禅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结语
《佛山之心 祖庙印记》是一部值得细读的书籍。它不仅为追求历史的读者提供了丰厚的阅读体验,也为关心地方发展的干部与群众提供了实践的方法论。对于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佛山及周边地区的人士,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最后,我想向每位读者留个开放性的问题:在如今的城市发展中,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些历史与文化,推动我们生活的社区向更高质量的未来迈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