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盘龙城遗址发现3500年前石砌建筑遗存
重大突破!盘龙城遗址发现3500年前石砌建筑遗存
2024年,武汉盘龙城遗址迎来重大考古突破。经过系统发掘,考古团队在杨家湾北坡发现大规模夏商时期石砌建筑遗存,这是长江流域首次发现此类遗迹,为研究商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发现:长江流域首现大规模石砌建筑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距今约3500年,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2024年的考古工作重点集中在杨家湾北坡,这里首次揭露出走向和形状较为明确的大型条带状石砌遗迹。
据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介绍,这些石砌遗迹属于中商时期,存续于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200年。目前已揭露成型的遗迹东西长约81米,最宽处约5米,勘探总长度约600米。从规模和结构来看,这些遗迹可能具有公共性或防御性功能。
学术价值:填补长江流域文明研究空白
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在于,它填补了长江流域夏商时期石砌建筑的空白。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指出,石砌类建筑以往常见于北方地区遗址,此次在盘龙城的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
专家们对石砌遗迹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城墙说”“护坡说”“建筑遗迹说”等假设。这些推测为进一步研究商代中期盘龙城遗址不同遗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历史意义:展现中原文化向南扩张进程
盘龙城遗址自1954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研究夏商时期中原文化向南扩张的重要据点。此次石砌建筑遗存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商代文明在南方地区的深远影响。
从已有的考古成果来看,盘龙城不仅有大型宫殿建筑基址,还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玉器等文物。这些发现共同证明,盘龙城是商代前期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城市聚落。
文化价值: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盘龙城遗址的最新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商代历史的认识,更为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提供了关键证据。正如陈星灿所言,这一发现体现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实证了湖北地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2024年是盘龙城遗址发现70周年,这一重大考古突破无疑为遗址的研究和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相信盘龙城遗址还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商代文明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