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本明教授:周围神经平衡术改写偏瘫命运
徐本明教授:周围神经平衡术改写偏瘫命运
在神经外科领域,有一种创新技术正在为偏瘫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周围神经平衡术。这项技术的领军人物,正是北京医大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徐本明教授。
徐本明教授是北京医大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瘫学科专家顾问,中国残联专家组成员。他从事骨科临床及小儿脑瘫治疗40余年,在四肢畸形矫治及脑瘫后遗症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退休后,他创立了《北京徐本明脑瘫工作室》,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脑瘫微创治疗与康复》新体系。
周围神经平衡术是一种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脑瘫和偏瘫的创新治疗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精准调整受损神经的功能状态,恢复大脑与肢体间的正常通讯,从而改善运动能力。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通过松解、切断、移植等操作,重新平衡神经功能,降低肌张力并促进肌肉力量恢复。
这项技术的创新性在于其微创性和精准性。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准定位并调整相关神经,以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手术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麻醉、定位、暴露神经、调整神经兴奋性、缝合伤口等。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精细的操作技巧,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周围神经平衡术的临床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以一位53岁的四川偏瘫患者陈女士为例,她因脑出血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多年来四处求医无果。在得知徐本明教授的周围神经平衡术后,她特地从四川来到北京寻求治疗。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术后恢复效果也超出了预期。陈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另一位肌张力高患者李某,曾因肌张力高而四肢僵硬,行动不便。在接受周围神经平衡术后,他的肌张力得到了明显降低,四肢僵硬状态显著改善,逐步恢复了独立行走和握持物品的能力。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00万脑瘫患者,其中儿童占近1/3,每年还新增4-5万人。中风患者更是高达1494万人,其中约40%的患者会出现肢体痉挛偏瘫的后遗症。周围神经平衡术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徐本明教授指出,周围神经平衡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技术水平,还与术后的康复锻炼密切相关。因此,在手术后,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以巩固手术效果并促进肢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目前,周围神经平衡术已经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成为治疗偏瘫的有效手段。解放军总医院姚建祥教授也在神经外科领域对该技术有深入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