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为何越来越难看?该如何破局?
春晚为何越来越难看?该如何破局?
春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节目之一,近年来却屡遭吐槽,被认为越来越难看。本文从春晚的定义、定位、节目创新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春晚为何陷入困境,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春晚的定义与定位
春晚的全称是“春节联欢晚会”,顾名思义,它应该是面向全国人民的一场联欢晚会。从本质上讲,春晚应该是一个以文化节目表演的形式,给全国人民带来一年的总结表彰,并进行展望来年的平台。
在早些年的春晚,由于中国老百姓的娱乐方式相对有限,只要有一些明星、一些表演、一些舞台效果,就能得到不错的评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春晚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春晚的节目创新
春晚的节目应该具有创新性、接地气、能够引起观众共鸣。近年来,一些优秀的节目如《只此青绿》和《唐宫夜宴》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只此青绿》创意来自中国国粹之一中国古代十大名画青绿山水国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用创新超高看点的传统服饰人物优美舞蹈演绎静的国画意境,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征服了观众的心。
《唐宫夜宴》则以隋代乐舞俑为创作灵感,讲述唐高宗李世民和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设宴的趣事,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底蕴,更有现代科技的加持,成功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反观近年来的一些春晚节目,如刘谦的魔术表演,虽然具有一定的奇幻性和吸引力,但与《只此青绿》和《唐宫夜宴》相比,在影响力、传承创新、教育意义等方面都相去甚远。
春晚的未来方向
春晚要想摆脱困境,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节目选拔机制:春晚应该走出体制内的选拔方式,更多地吸纳来自民间的优秀表演者,让节目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
节目创新:春晚的节目应该更加注重创新,避免重复和炒冷饭,让观众看到新的亮点和惊喜。
接地气:春晚的节目应该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品牌定位:春晚不应该成为一个行政命令的招待晚会,而应该真正成为一个属于老百姓、来自老百姓的晚会,让老百姓获得快乐、获得总结、获得激励展望。
春晚是中国春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虽然它的历史时间不长,但已经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春晚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继续赢得观众的喜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