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V技术助力海上风电场水下检测
ROV技术助力海上风电场水下检测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海上风电已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海上风电场通常位于远离陆地的海洋环境中,其运维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幸运的是,水下机器人(ROV)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海上风电运维的得力助手。
ROV技术的优势
ROV,即遥控潜水器,是一种通过脐带缆与母船连接、由操作员远程控制的水下机器人。与传统的潜水员作业相比,ROV具有显著的优势:
实时监控与干预:操作员可以通过视频和传感器数据实时监控水下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任务,灵活性高。
持续作业能力:ROV通过脐带缆持续供电,理论上作业时间不受限制,适合长时间检测任务。
安全性:ROV可以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工作,避免了潜水员可能面临的生命安全风险。
成本效益:相比传统的人工潜水作业,ROV无需支付高昂的潜水员费用,同时也减少了船只和设备的租赁成本。
具体应用场景
在海上风电运维中,ROV主要应用于海底电缆和桩基础结构的检测。这些关键部件的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风电场的正常运行。
桩基础结构检测
桩基础是支撑风电机组的关键结构,其检测需求主要包括:
外观检查:检查钢结构、套笼外表面完整性,是否存在凹陷、腐蚀、涂层损伤等。
牺牲阳极检查:检查牺牲阳极结构是否完整,是否有破碎、脱落,以及腐蚀范围和程度。
基础冲刷检测:测量水下结构基础的冲刷淤积情况,确定冲刷或堆积的范围、深度和高度。
防腐检测:测量水下结构和牺牲阳极的电位,评估防腐系统性能。
金属无损探伤:对水下结构损伤部位、连接点、管节点和焊缝进行无损探伤。
海底电缆检测
海底电缆负责将风电场产生的电力传输到岸上,其检测需求主要包括:
裸露海缆检测:检查裸露海缆外观,测量裸露海缆的长度、弯曲半径等数据。
接入端海缆检测:检查接入端海缆保护装置完整性,测量海缆和喇叭口夹角、入泥夹角和裸露长度。
掩埋海缆路由和埋深检测:测量掩埋海缆的绝对经纬度位置和深度。
海缆故障点定位:在海缆发生故障后,精确定位故障点经纬度位置和故障点损坏情况。
技术细节
ROV能够搭载多种类型的检测系统,包括:
高清摄像头:用于观察水下结构的外观状况。
声呐系统:用于检测海底地形和掩埋海缆的路由信息。
激光尺和三维扫描仪:用于精确测量结构尺寸和形变。
电位测量仪:用于检测防腐系统的性能。
机械手:用于清理海生物附着,甚至进行简单的维修作业。
发展现状
国外发展
在欧洲、美国等海上风电发达地区,ROV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2022年,法国电力集团(EDF)和海上机器人资产认证中心(ORCA)联合使用ROV首次实现了风电场水下基础的自主检测。这些地区的海上风电场普遍水深较深,海洋水质环境好,深水环境下水流较为稳定,和海上石油平台环境类似,通常借鉴和沿用海洋石油工程的ROV和检测作业内容,使用的ROV重量也普遍在500kg以上,主要的生产厂商包括SharkMarine、Fugro和Oceaneering等。
国内发展
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我国海上风电项目还基本处于近海,面临着水深较浅、海水较为浑浊、水下地形复杂、流速快、障碍物多等不利因素。使用小型ROV抗流能力差、检测手段单一,作业受到海况严重制约,作业效率差。使用海油工程中的作业型ROV又存在体积重量大、设计环境和近海实际作业环境不匹配、对母船要求高、设备昂贵且维护不便等问题。
未来展望
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ROV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ROV将进一步提升海上风电场的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为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ROV将向着深海、重型化和多功能作业方向发展,为海上风电运维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海上风电运维的得力助手:水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