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争新宠: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
未来战争新宠: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
2024年5月,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搭乘由人工智能(AI)飞行员控制的X-62A VISTA战斗机,与有人驾驶F-16进行长达一小时的正面格斗。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正从科幻走向现实。
“忠诚僚机”:人机协同的典范
美国空军的“忠诚僚机”项目是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典型代表。该项目旨在通过无人机补充有人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形成一体化的空中作战体系。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Model437隐形无人机是该项目的最新成果,具备隐身性能,能够在远距离执行侦察、攻击等任务。
协同作战的优势与实战案例
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在现代战争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察打一体任务:无人机负责侦察与目标定位,有人机实施精确打击。在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利用“哈洛普”反辐射无人机成功摧毁亚美尼亚的防空系统。
电子战支援:无人机可干扰敌方通信或雷达系统,同时作为通信中继平台保障友军联络。这种协同增强了战场电磁优势。
物资输送与后勤保障:无人机快速穿越危险区域运送补给或撤离伤员,提高前线部队持续作战能力。
情报侦察与监视:无人机长时间高空侦察,为指挥官提供实时战场信息。在俄乌冲突中,“海鹰”等小型无人机通过持续监控敌情,支持决策制定。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进步,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正向智能化、自主化方向发展:
大规模无人机蜂群战术:美国防部的“复制者”计划将在18至24个月内生产并部署数千个可消耗型无人自主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其性能。
提升自主性:美英两国推出多款无人蜂群自主控制软件产品,以应对强对抗环境中的数据链干扰问题。例如,Shield AI公司的“蜂巢思维”系统可在通信或GPS拒止环境下自主执行任务。
加强协同互操作性:未来,一架有人机将能同时指挥多架无人僚机,实现更灵活的战术配合。
面临的挑战
尽管前景广阔,但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仍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难题:如何实现可靠的自主决策和人机协同,特别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
伦理问题:随着无人机自主性提高,如何确保作战行动符合国际人道法。
成本与效益: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作战效能。
结语
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正在重塑现代战争格局。从情报收集到目标打击,这种新型作战模式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协同作战模式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