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清算公司:用LEI提升跨境支付透明度
跨境清算公司:用LEI提升跨境支付透明度
2024年3月,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跨境清算公司”)联合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基金会(GLEIF)在上海举办交流活动,重点探讨了LEI(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在人民币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跨境清算公司总裁许再越表示,自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系统)建设之初,就采用了国际通用的ISO 20022标准,并基于中国跨境支付市场特点进行创新,形成了一套符合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发展需要的ISO 20022应用实践。
LEI:跨境支付的“通用语言”
LEI是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金融服务 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国际标准为法定实体分配的唯一识别编码。在跨境支付领域,LEI的作用日益凸显:
统一识别标准:目前,同一法人实体的代码、名称和地址等信息的填写有多种标准,比如SWIFT BIC号码。这种情况为跨境支付市场参与者在业务处理和合规审查等方面带来了很多挑战。LEI与包括SWIFT BIC在内的五种识别码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有助于统一跨境支付中法定实体识别编码标准,提高跨境支付系统的互操作性。
提高透明度:LEI将显著改进跨境支付透明度,帮助市场参与者将跨境支付涉及的法定实体信息与风险管理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匹配,合并管理针对同一法定实体的风险敞口。这不仅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还更好地满足了“了解你的客户”(KYC)、反洗钱(AML)和反恐怖融资(CFT)等方面的合规要求。
促进直通式处理(STP):将LEI嵌入各类信息交换标准将主要产生以下好处:第一,促进直通式处理(STP);第二,促使自动化对账,提高跨境支付业务处理效率;第三,支持更有效的反洗钱(AML)和反恐怖融资(CFT)审查;第四,提高支付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促进跨境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
创新应用:跨境清算公司的实践
跨境清算公司基于ISO 20022和LEI等国际标准,与商业银行、企业等市场主体一道研发推出了支付透镜、账户集中可视、全额汇划、API接入等一系列产品服务。这些创新举措有效改善了跨境支付业务中标准不统一、流程冗长、透明度低等问题。
其中,“LEI+标准收发器”和“LEI+数字证书”等举措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创新应用不仅简化了支付路径,提高了支付效率,还帮助用户更好地识别客户信用、关联交易及商业行为,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信息管理,完善了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预警机制。
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跨境清算公司在推广LEI应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系统)的运营机构,跨境清算公司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跨境支付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前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邹传伟表示,LEI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走进来”提供了便利。它不仅便利了跨境法人数字化身份识别,支持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应用,还改进了跨境支付,并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LEI为企业开展跨境的经济和金融活动提供了“信任底座”,能缓解跨境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缺失等问题,拓展跨境交易网络范围和市场深度。
展望未来,LEI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根据邹传伟的预测,到2040年,全球零售支付平均成本将降到0.8%,全球侨汇平均成本将降到2.4%;85%的跨境支付将在1小时以内到账,其余在1个工作日以内;跨境支付过程变得非常透明,用户能实时跟踪资金流通和到账情况。此外,预计到2040年,各国批发支付系统高度互联互通,在运营时间上不会留下任何间隙;快捷支付系统的跨境互联非常普遍,有效地解决了跨境支付“最后一公里”问题;LEI成为跨境支付中占主导地位的法人实体编码,跨境支付市场参与者的数据管理和风险管理效率非常高。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持续加快,跨境支付结算领域对人民币的需求日益旺盛。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CIPS)作为金融基础设施,正逐步成为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的主力军。在这一过程中,LEI的应用将为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风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