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抓娃娃》:一部让沈腾笑中带泪的教育反思之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抓娃娃》:一部让沈腾笑中带泪的教育反思之作

引用
豆瓣
15
来源
1.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059894/
2.
https://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407/23/WS669f598ba3107cd55d26c373.html
3.
https://www.sohu.com/a/769185149_121124763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29A022ND00
5.
https://www.sohu.com/a/796346790_100125256
6.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069258/
7.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A%93%E5%A8%83%E5%A8%83/63869337
8.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FE3JDN05567T24.html
9.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3A03Q7G00
10.
https://fun.youth.cn/gnzx/202408/t20240831_15484635.htm
1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71739
1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EPHHPC0516DKUH.html
13.
https://www.sohu.com/a/814659301_121798711
14.
https://www.cinespot.com/hkmreviews/%E6%8A%93%E5%A8%83%E5%A8%83
15.
https://travelerwithmovie.com/2024/08/21/%E6%8A%93%E5%A8%83%E5%A8%83-%E9%9B%BB%E5%BD%B1-%E5%BD%B1%E8%A9%95-%E7%B7%9A%E4%B8%8A%E7%9C%8B-%E7%B5%90%E5%B1%80-%E6%B2%88%E9%A8%B0-%E9%A6%AC%E9%BA%97/

沈腾的新片《抓娃娃》近期在网络平台上架,这部由开心麻花团队打造的喜剧电影,不仅让观众捧腹大笑,更引发了对当代教育问题的深度思考。

01

一个关于“苦难教育”的荒诞故事

故事发生在虚构的西虹市,富豪马成钢(沈腾饰)为了让儿子马继业(李俊霆饰)能够继承家业,精心策划了一个“楚门的世界”。他和妻子春兰(马丽饰)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让儿子在看似贫困的环境中长大。为了增加“真实感”,他们甚至请来了教育专家李老师假扮奶奶,还安排了各种演员扮演邻居。

然而,这个看似荒诞的计划却暗含深意。马成钢坚信“吃苦才能成才”,希望通过这种“苦难教育”培养儿子的坚韧品格。但随着马继业逐渐长大,他开始怀疑自己所处的环境,最终选择通过一场精心设计的“反叛”来揭露真相。

02

用喜剧包裹的教育反思

影片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手法,揭示了当代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比如,马成钢为了让儿子体验“贫穷生活”,竟然让他靠捡瓶子为生。这种刻意制造的苦难,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让马继业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奈和委屈。

更令人深思的是,马成钢的教育方式并非个例,而是当代“鸡娃”现象的缩影。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抓娃娃》表面上是父母抓着孩子的人生,但实际上,孩子也反过来控制了父母乃至其他人的人生。”

03

映射现实:当“鸡娃”遇上教育内卷

影片中的“苦难教育”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鸡娃”现象。在教育内卷的大环境下,许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报班、补课,甚至不惜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正如学者闵兢在《从焦虑到行动:父母教育卷入的底层逻辑》中指出的那样,这种现象源于不同阶层的共同焦虑:精英阶层担心代际复制失败,中产阶层害怕地位下滑,工薪阶层则期待阶层跃升。

影片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揭示了这种教育焦虑的荒诞性。正如一位观众在小红书上写道:“《抓娃娃》让我意识到,过度的控制和期望,往往会适得其反,压抑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

04

观众反响:在欢笑中反思教育本质

《抓娃娃》之所以引发广泛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当代教育的核心问题。影片上映后,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培养一个听话的“工具人”,还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

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观后感:“这部电影让我明白,教育不应该只是分数和名校的代名词,更应该是关于孩子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课题。”

《抓娃娃》的成功在于,它没有简单地批判或赞美某种教育方式,而是通过一个荒诞的故事,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教育的本质。正如导演闫非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观众看到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而不是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

在这个教育内卷日益严重的时代,《抓娃娃》无疑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它提醒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制造“成功者”,而是培养一个有爱、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人。正如影片最后所说:“你以为是我们操控了你的人生吗?你也操控了我们的人生!”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或许才是教育最本质的真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