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翻唱技术如何改变音乐版权管理?
AI翻唱技术如何改变音乐版权管理?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AI翻唱技术正在深刻改变音乐行业。从AI孙燕姿到AI王菲,越来越多的AI歌手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种技术不仅为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对传统的音乐版权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AI翻唱技术:从原理到应用
AI翻唱技术是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将原始歌曲作为训练数据,使用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AI翻唱歌手可以模拟原始歌曲中的声音、语调和情感,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歌曲的重新演绎。
以AI孙燕姿为例,工程师利用AI模型将孙燕姿的声音从歌曲中提取出来,并用于翻唱其他歌手的作品。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实现音色模仿,还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加入一些细节元素,如AI孙燕姿的“Hey”、“呀”等标志性语气词,使翻唱作品更加逼真。
版权争议:AI翻唱引发的新挑战
AI翻唱技术的出现引发了诸多版权争议。例如,去年爆火出圈的“AI孙燕姿”就曾引发广泛讨论。环球音乐等唱片公司也多次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引发版权问题。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AI翻唱作品是否构成对原唱歌手声音的侵权?
- AI翻唱作品的版权归属如何确定?
- 如何在保护原作品权益的同时,鼓励AI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法律制度的应对:新《著作权法》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AI音乐带来的新挑战,我国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提供了一些参考框架。例如,新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将录音制品用于有线或者无线公开传播,或者通过传送声音的技术设备向公众公开播送的,应当向录音制作者支付报酬。”
这一规定意味着在超市、酒吧、饭店等公开场所播放AI翻唱作品时,需要向录音制作者支付使用费。这不仅扩大了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的业务范围,也为AI音乐的商业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然而,新《著作权法》并未直接涉及AI音乐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张丰艳指出,AI音乐作品是否具有版权性,以及其创造性如何认定,目前还存在争议。此外,AI音乐作品的生成还牵扯多方利益,包括AI工具的研发人员、使用者、投资者等,如何在不阻碍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保障各方权利主体的利益,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技术与法律的双重探索
面对AI翻唱技术带来的挑战,专家们普遍认为,音乐产业需要在技术进步和版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兼总干事周亚平建议,需要为AI音乐创作和应用提供明确的法律框架,包括对AI音乐的版权归属、使用范围、利益分配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同时,音乐产业工作者也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正如新加坡华乐团荣誉指挥叶聪所言,我们要善用AI等新科技,一方面做好音乐传播,另一方面借此让音乐之声更美。无论如何,作为一种高效的创作工具,AI将推动产业持续变革,催生新模式,释放新动能。
在数字时代,如何合理管理和保护这些创新作品的版权,不仅关系到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通过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我们才能确保音乐创作者和AI技术开发者都能获得合理的回报,从而推动整个音乐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