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遇龙河: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生态典范
阳朔遇龙河: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生态典范
阳朔遇龙河,这条被誉为“小漓江”的河流,以其清澈的河水和两岸的翠竹奇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作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亮点之一,遇龙河不仅是一条自然风光优美的河流,更是一个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典范。
生态保护:创新机制守护一江清水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推动漓江流域生态保护,总投资约55亿元的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在遇龙河段,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应用让生态保护更加精准高效。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综合利用平台的建成,实现了对水质、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
在管理机制上,阳朔县创新实施“河长+”模式,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河长责任体系。目前,全县共设立县级河长13人,乡级河长64人,村级河长103人,确保每一条河流都有人守护。更值得一提的是,遇龙河上的3000多名筏工也成为了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环保,还积极参与到河道清理和环境监督中来。
可持续发展:规划引领下的智慧景区建设
2024年,《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遇龙河景区详细规划》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复。这一规划为遇龙河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也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规划总面积达63.6平方公里,精心布局“五区、七点、十八景”,致力于将遇龙河打造成国际一流景区。在保护自然风貌的同时,规划还创新性地提出了“遇龙河景观保护控制线”,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
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是遇龙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景区打造的“两平台两系统”(即智慧管理平台、智慧服务平台,以及安全监控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成为广西景区智能化管理的领跑者。通过智能化管理,景区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在这里实现了完美融合。遇龙河竹筏漂流已成为阳朔旅游的“金名片”。从最初的5张竹筏,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张,竹筏数量的增长见证了遇龙河旅游的蓬勃发展。2023年,景区投入3600万元作为生态补偿金,惠及2.35万村民,真正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最具创新性的当属“金龙巡游”项目。这一由75张竹筏连接而成的“金龙”夜游项目,自2014年首次推出以来,已吸引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2024年国庆期间试运营,短短一个月就实现收入27万余元。项目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也带动了周边300余家餐馆饭店、民宿酒店的发展,旅游消费产值近10亿元。
从“小漓江”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阳朔遇龙河的蝶变之路展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的美好前景。这里不仅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更是一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