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零售业遭盗窃潮重创,未来5年或关闭4.5万家门店
美国零售业遭盗窃潮重创,未来5年或关闭4.5万家门店
2023年,美国零售业因盗窃损失高达1120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80亿美元。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揭示了美国零售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盗窃潮考验。
盗窃潮重创零售业
零售盗窃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大零售巨头的财报中。梅西百货二季度净销售额同比下降8.4%,净亏损达2200万美元;塔吉特2023年前五个月盗窃案件增加120%,可能损失5亿美元利润;迪克体育因盗窃案上升导致股价暴跌24%。
面对持续恶化的盗窃问题,零售商们不得不采取行动。据统计,80%的零售商计划使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防盗。梅西百货早在2016年就开始引入基于RFID的出口检测系统,通过读取RFID标签与视频时间戳相关联,解锁了日常损失事件的新数据。
盗窃潮引发连锁反应
盗窃潮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引发了大规模的关店潮。2024年,已有近8000家零售商店被迫关门。美国最大药品零售商Walgreens宣布未来三年内将关闭1200家亏损门店,CVS也裁员约2900人。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尽管零售店关店数量相比去年有所放缓,但预计未来5年内将关闭超过45,000家门店。
盗窃潮背后的深层原因
盗窃潮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经济层面来看,美国经济持续低迷,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信用卡债务规模达到1.03万亿美元,信用卡拖欠率创下11年来新高。高通胀水平让部分美国人难以承担日常开支,而枪支泛滥又加剧了社会治安恶化。
从政策层面来看,司法体系的纵容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2014年该州批准第47号提案,将金额不超过950美元的盗窃罪从刑事犯罪降为轻罪。这一政策虽然初衷是帮助穷人和无家可归者,却导致暴力犯罪和盗窃数量持续增长。今年11月,加州通过第36号提案,对某些类型商店盗窃的罪责判定进行了严格化,显示出政府开始重视这一问题。
未来展望
面对日益严峻的盗窃问题,美国零售业正谋求转型。一方面,企业加大技术投入,通过RFID等先进技术提升防盗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轻罪政策,试图通过立法手段遏制盗窃潮。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社会经济层面入手,改善民生,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这场盗窃潮考验的不仅是零售业的经营能力,更是对美国社会经济治理的一次重大挑战。随着各方力量的介入,这场危机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