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机器人手术再创佳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机器人手术再创佳绩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外科王许安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实施了一例复杂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精准切除患者小怡深藏于“血管丛林”中的胰腺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健康器官功能。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精确度,还显著减少了并发症风险,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预后。
精准切除:机器人手术显身手
患者小怡的胰腺肿瘤位置特殊,紧邻多条重要血管,犹如深藏在“血管丛林”中。传统的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难以施展,而机器人手术系统凭借其超高清3D视野和高度灵活的手术器械,成功完成了这一高难度任务。
手术中,王许安主任医师坐在控制台前,通过手控装置精确操控机械臂。机器人手术系统提供了放大10倍的3D高清视野,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辨认肿瘤与周围血管的细微关系。同时,机械臂具有7个自由度,能够在狭小空间内灵活操作,完美避开重要血管,精准切除肿瘤。
中山医院:机器人手术领跑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机器人手术领域持续领跑。医院沈雳教授团队曾应用泛血管介入机器人跨越5200公里成功实施远程PCI,展现了机器人手术在远程医疗中的巨大潜力。此外,医院在多个科室均已开展机器人手术,形成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手术机器人团队。
机器人手术:精准医疗新选择
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多项技术优势。其3D高清视野能够提供比传统手术更清晰的视觉效果,机械手臂操作灵活且可以过滤人手震颤和抖动,手术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此外,机器人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日益受到医生和患者青睐。
国产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近年来,国产手术机器人开始崭露头角,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例如,“术锐”腹腔镜单孔手术机器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机械手可以在长2.5厘米的皮肤创口内进行各项腹腔手术操作,实现0.07—0.1毫米精度的操作。华科精准推出的SR系列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已高于一些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手术机器人。
未来展望:智能化医疗新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领域正迎来变革性的时刻。机器人手术不仅能够显著减少术者的辐射暴露,还能够缩短术者学习曲线,助力精准治疗。未来,基于人工智能的介入机器人将具有实时路径规划、提升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等优势,进一步朝向智能化、精准化、自动化、远程化发展。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机器人手术在复杂病例中的独特优势,也标志着我国在机器人手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逐步推广,机器人手术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