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庄姜夫人的绝世之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庄姜夫人的绝世之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是对春秋时期齐国公主庄姜的绝美描写。庄姜,这位出身高贵的女子,不仅是齐庄公之女,更是卫庄公的夫人,她的美貌与气质,通过这句诗被永远定格在了中国文学史上。
《硕人》全诗共四章,每章七句,以铺陈的手法,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庄姜的美貌与仪态。诗中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段描写,运用了多个生动的比喻:手指如春荑般柔软,皮肤如凝脂般细腻,颈项如蝤蛴般优美,牙齿如瓠子般整齐,额头丰满,眉毛弯曲,而最传神的莫过于那迷人的微笑和顾盼生辉的眼神。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之所以能成为描写女性之美的经典,不仅在于其对外貌的刻画,更在于其对神韵的捕捉。正如孙联奎在《诗品臆说》中所言,这八个字传达出了庄姜的“神”,而非仅仅是“形”。它描绘的不仅是静态的美,更是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美。一个“巧”字,写出了笑容的自然与灵动;一个“盼”字,展现了眼神的流转与传情。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超越了单纯的外貌描写,触及到了人物的气质与灵魂。
这句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开创了用细节描写展现女性美的先河,成为了后世诗人描写美人时的典范。从《离骚》中的“美人香草”,到唐代诗人笔下的“回眸一笑百媚生”,无不受到这句诗的启发。它不仅影响了文学创作,更塑造了中国人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句诗还引发了孔子与子夏之间关于“礼”与“仁”的哲学对话。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答曰:“绘事后素。”子夏进而问:“礼后乎?”孔子大为赞赏,认为子夏领悟到了诗的真谛。这里的“绘事后素”,比喻只有具备良好的质地,才能成就美好的事物。而“礼后乎”则暗示了礼是建立在仁德之上的,正如美丽的外表需要内在的品质来支撑。
庄姜的美,不仅在于其外貌的出众,更在于其高贵的身份与品德。她出身齐国贵族,嫁入卫国为夫人,不仅以美貌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更以其贤良淑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硕人》中写道:“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这几句看似简单的介绍,实则展现了庄姜显赫的家世与尊贵的地位。她的美,是内外兼修的完美体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句诗,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女性之美的经典,不仅在于其对美的精准捕捉,更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华丽,更在于内在的气质与品德。庄姜的美,正是这种内外兼修之美的完美体现。这句诗,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女性之美的不朽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