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肾”健体,健康“肾”活
强“肾”健体,健康“肾”活
2024年3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肾脏健康——推进公平的医疗服务和优化用药实践”。据《柳叶刀》数据显示,全球有8.5亿慢性肾脏病患者,我国患者数量更是达到1.3亿人,这意味着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名患有慢性肾脏病。
图源:作者提供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根据《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的定义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出现肾损伤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中任何1项指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
图源:图虫
慢性肾脏病早期“异常信号”?
肾脏不分昼夜工作,持续维持身体内部的水电解质平衡和废物排出的功能,确保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一旦出现问题会有哪些症状呢?
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人每天小便量在1000~2000毫升之间,多尿是指每日小便超过2500毫升,少尿是指每日尿量小于400毫升,无尿则是指每日尿量小于100毫升,正常人夜尿0~1次,如果发现夜里要起来好几回,而睡前喝的水并不多,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无论尿量增多或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病的表现。
出现泡沫尿:正常人的尿色是透明的浅黄色,如果喝水少或清晨第1次排尿,颜色稍深。如果尿色变化大,或者尿中蛋白和糖含量高的话就会起泡沫,长久不消,需要提高警惕。
图源:图虫
血尿:血尿的产生原因和蛋白尿差不多,都表示肾脏的滤过膜受损,导致红细胞泄漏到尿液中,出现肉眼血尿。
眼睑及下肢水肿:肾脏是人体代谢水的器官,肾不好,水就会蓄积。水肿最常见两个部位:组织疏松的部位比如眼睑、面部水肿;位置低的部位比如下肢水肿。
图源:图虫
- 血压升高:肾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血压调节器官之一。当肾脏功能受损时,会导致钠水潴留和血容量增加,从而引起高血压。更重要的是,受损的肾脏会分泌一种名为肾素的激素,该激素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肾脏病?
我国最常见的三大肾脏病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性肾脏病,因此,以下人群更容易患上慢性肾病。
- 高血压患者: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损伤肾脏小动脉和肾单位,增加患慢性肾病的风险。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导致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
- 家族史: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小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慢性肾病,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了肾脏疾病的风险。
- 年龄:年龄增长是患上慢性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65岁以上老人,肾脏功能自然减退,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
- 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慢性肾病,因为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
-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物、某些抗菌素和利尿剂等,可能增加患上慢性肾病的风险。
- 长期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者: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和损伤,增加患上慢性肾病的风险。
- 肥胖:肥胖与慢性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肥胖会增加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肾病的发病风险。
如何进行肾脏病筛查?
目前国际上提倡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三步曲”:
- 测量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
- 尿常规检查检测尿蛋白:尿检可以检测尿中的蛋白质和红细胞,这是肾脏损伤的指标之一。蛋白尿和血尿可能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早期迹象;
- 检查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生可以根据血清肌酐水平计算GFR,或者通过尿液测试测量GFR。
预防肾病发生“黄金法则”
-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生活作息规律,不熬夜,避免劳累,健康合理的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等。适度的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肾脏的正常功能。锻炼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糖控制,这些因素都与慢性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 健康饮食。选择均衡的饮食,限制高盐、高脂、高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心脏病、肥胖和其他慢性肾脏病相关疾病的发生。
- 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就医,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为7.0%以下,可以避免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 监测血压。处于高血压状态的肾病会出现缺血性改变,导致肾功能会受到损害,甚至发展到尿毒症。
-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摄入足够的水分有助于清除体内的钠、尿毒素,有助于维持适当的水平,稀释尿液,减少尿路感染和结石的风险。
- 戒烟限酒。吸烟会减少体内肾脏血流灌注引起肾脏损伤,增加肾癌风险。
- 不随意使用非处方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药物,抗炎止疼药物会引起肾功能受损,如因病情需要长期使用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 如有高危因素需要及时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预防慢性肾脏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前提,定期检查是关键。早期筛查与干预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号·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