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晶晶老师教你如何用压岁钱增进亲子关系
蔡晶晶老师教你如何用压岁钱增进亲子关系
过年了,小朋友们都会收到一笔不少的压岁钱。这笔钱到底应该归谁所有?又该如何管理和使用呢?
根据《民法典》第657条,给孩子压岁钱属于赠与行为,孩子接受后即拥有所有权。这意味着,压岁钱是孩子的合法财产,父母不能随意支配。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管理和使用这笔钱呢?南信大高新实验小学心理教师蔡晶晶建议,五岁后就让孩子自己管理压岁钱。这个建议不仅符合法律规定,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财商思维和独立能力。
如何开始:从基础工具入手
蔡晶晶老师建议,首先需要给孩子准备三个基本工具:一个储钱罐、一本记账本和一张银行卡。
储钱罐:用于存放日常零用钱,让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
记账本:记录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银行卡:将大额压岁钱存入银行,既安全又能获取利息。
如何管理:分份使用法
接下来,指导孩子将压岁钱分成几份进行管理:
储蓄份:建议将一半以上的压岁钱存入银行,可以选择定期存款或教育储蓄账户,让孩子学会为未来做打算。
消费份:留出一小部分用于日常消费,如购买文具、零食等,让孩子学会合理支配。
投资份:在家长指导下尝试小额投资,如购买国债或低风险理财产品,培养孩子的投资意识。
公益份:鼓励孩子拿出一小部分用于公益活动,如捐款或购买礼物送给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案例:从生活中学习
通过具体的实践场景,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财商思维:
超市购物:带孩子一起去超市,让他们用自己的钱购买所需物品,学习比较价格和质量。
家庭预算:让孩子参与家庭日常开支的讨论,了解生活成本,培养节约意识。
投资体验:选择一些适合儿童的投资产品,让孩子体验投资过程,学习风险管理。
亲子互动:在沟通中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亲子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每周或每月与孩子一起检查账本,讨论收支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目标设定:帮助孩子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如购买心仪玩具或为未来学业储备资金。
经验分享: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理财经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专家建议:循序渐进
银行专家卢洁经理建议,家长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
从简单到复杂:先从简单的收支记录开始,逐渐引入储蓄和投资概念。
设定规则:比如规定必须有30%的压岁钱用于储蓄,培养孩子的纪律性。
适度放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通过这样的方式,压岁钱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成为了一堂生动的财商教育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如何管理金钱,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正如教育家泰戈尔所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通过压岁钱管理,我们不仅是在教孩子如何理财,更是在培养他们面对生活的能力和智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意义,无疑是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成长的美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