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鸠形鹄面”背后的故事:从历史典故到现代文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鸠形鹄面”背后的故事:从历史典故到现代文学

引用
10
来源
1.
https://www.yrzc.com/chengyu/jiuxinghumian/
2.
https://ww.gushiju.net/ciyu/c/x%E5%BD%A2x%E9%9D%A2
3.
http://chlb.cishu.com.cn/Search/Entry?key=%E9%B8%A0&pg=19
4.
https://www.qidian.com/ask/qqbjdiqostudy
5.
http://ccd.newdu.com/t9979.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03/12/503199_1130355695.shtml
7.
http://www.esk365.com/jfyc/cyshow.php?id=eb3eb2ebgebfeb4
8.
http://www.esk365.com/jfyc/cyshow.php?id=eb7ebgeb6ebfeb2
9.
https://taiwanlit.org/essays/%E4%BD%99%E5%85%89%E4%B8%AD%E6%99%9A%E5%B9%B4%E7%9A%84%E5%81%B4%E5%BD%B1
10.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4759840

“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这句出自《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的记载,生动描绘了公元550年梁朝大宝元年时,由于侯景之乱导致的饥荒景象。其中的“鸟面鹄形”,正是成语“鸠形鹄面”的最早出处,形容人们因饥饿而身体消瘦、面容憔悴的状态。

“鸠形鹄面”由“鸠形”和“鹄面”两部分组成。“鸠形”形容腹部低陷、胸骨突出的瘦弱状态;“鹄面”则指因饥饿导致两颧瘦削、面色憔悴。这个成语整体用来描绘人因长期饥饿或疾病而身体消瘦、面容枯槁的样子,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的悲惨境遇。

在历史文学作品中,“鸠形鹄面”被多次引用,以增强描述的感染力。例如,在《隋唐演义》中就有:“老儿见说,忙去唤这些妇女来,可怜个个衣不蔽体,饿得鸠形鹄面。”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外在形象,更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艰难。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鸠形鹄面”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表现力。钱钟书的《围城》中,通过这个成语描绘了主人公方鸿渐在经济困境中的狼狈状态,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人物的处境与心境。

与“鸠形鹄面”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形容枯槁”“面黄肌瘦”,它们都用来形容人因疾病或饥饿而消瘦憔悴。相对的反义词则是“红光满面”“脑满肠肥”,形容人身体健康、营养充足的样子。

在当今社会,“鸠形鹄面”虽然不再频繁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它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依然重要。它不仅是对历史苦难的记录,更是对人性坚韧精神的刻画。在阅读古代文献或经典文学作品时,理解“鸠形鹄面”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和历史背景。

成语是汉语文化的瑰宝,每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鸠形鹄面”作为其中的一员,不仅记录了历史的苦难,更展现了文学作品中对人性的深刻描绘。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典故和现代应用,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更能感受到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