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创新赋能盐碱地改良:从荒地到生态乐园的蝶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创新赋能盐碱地改良:从荒地到生态乐园的蝶变

引用
中国科技网
7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08/25/content_219227.html
2.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4/7/2024712122457704108718.shtm
3.
https://tuanju-wap.bingtuannet.com/news_details.html?id=1843841
4.
https://www.nda.gov.cn/sjj/ywpd/sjzg/1122/20241122153901452210164_pc.html
5.
https://www.gov.cn/lianbo/difang/202404/content_6943677.htm
6.
http://xjnkkxy.com/2025/0110/c466a4074/page.htm
7.
https://kjc.cqu.edu.cn/info/1134/20925.htm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尹飞虎团队在盐碱地改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改良技术,团队成功将新疆地区的盐碱地改造为可耕地,为我国盐碱地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盐碱地改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我国有约5亿亩盐碱地,其中6000万亩东北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具有较大的粮食增产潜力。然而,这类盐碱地土壤pH值高、改良难度大,特别是盐碱旱地。

针对这一难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科研团队,通过800余份植物种质的筛选,发现了一种极耐碱的豆科绿肥——田菁。研究团队以国内外收集的400余份野生种质为材料,利用野生驯化和杂交选育方式,成功培育出耐盐碱高产田菁品系“中科菁1号”。

在吉林省长岭县的试验田中,通过种植“中科菁1号”并进行全量还田,土壤pH值从10.14降至9.57,有机质提升超过10%,第一茬亩产新鲜饲草达到2.03吨。这一成果不仅实现了重度盐碱荒地的有效改良,更为我国盐碱地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奠定了绿色高效的生物改良技术基础。

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数字化技术正为盐碱地治理插上科技翅膀。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平罗县构建了数字乡村“一张图”系统,整合智慧农业、盐碱地改良等各类应用平台,实现信息查询、可视化展示、统计分析、趋势研判等功能。

在宝丰村示范区,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通过57台物联网监测设备和20台互联网视频采集设备,对土地水资源利用、土壤环境变化、作物长势进行数字化监测和精准调控。水肥一体智能化灌溉系统则根据实时监测数据,智能调节灌溉水量与灌溉频率,实现精量灌溉,节水效率达到50%以上。

经过两年的实施,示范区内土壤全盐含量降低30%以上,pH值降低5%-10%,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效益提升20%以上。这一数字化治理模式不仅优化了盐碱地改良效果,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政策支持是推动盐碱地改良的重要保障。河北省出台多项政策,从品种研发推广、土壤改良、特色产业带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盐碱地品种研发推广、土壤改良、特色产业带建设等重点内容,研究制定一揽子支持政策,谋划一批超长期国债项目,强化资金等要素保障。

在科技创新方面,河北省支持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的优势种业企业开展耐盐碱作物“育繁推一体化”生产,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同时,河北省还建立了盐碱地资源数据库,科学评价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改造提升潜力,为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我国盐碱地改良事业正步入快车道。从新疆到吉林,从宁夏到河北,各地的实践证明,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改良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手段,盐碱地正逐步变成生态乐园和粮仓。这一系列成果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新路径,更为全球盐碱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