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曹晓风团队盐碱地改良:从“碱巴拉”到“绿洲”的科技突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曹晓风团队盐碱地改良:从“碱巴拉”到“绿洲”的科技突破

引用
网易
10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DD0NQK05328VPM.html
2.
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45650
3.
http://scicn.casad.cas.cn/wz/202501/t20250109_5044589.html
4.
https://www.cas.cn/zt/kjzt/htlc/mtbd/202408/t20240827_5029935.shtml
5.
https://m.sohu.com/a/820591327_121948416/?pvid=000115_3w_a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309227659206671
7.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412956267435524645/
8.
https://ias.caas.cn/publish/bjxmsyyjs2024/xwzx/zhxw/e4ce3dacc4bc4aaf9c0d1a65e5e4aa25.htm
9.
http://www.gdzl.agri.cn/zljs/mscx/202412/t20241218_451127.htm
10.
http://www.ippcaas.cn/xzhd/4f61e1fcf0f04f2f896b13d8a3cf5fb2.htm

2024年8月,在吉林省大安市长岭县的一片重度盐碱地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测产工作。经过5年的科研实践,他们在这里种植的耐盐碱高产饲草——田菁,已经长到了一人多高。测产结果显示,“中科菁1号”田菁品系不仅平均亩产鲜草达到2.03吨,更重要的是,种植区域的土壤pH值从最初的10.14降低到了9.57。这一突破性成果,为我国5亿亩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01

田菁:盐碱地改良的“金钥匙”

田菁,这种原本生长在南方热带沿海地区的豆科植物,为何能成为改良东北盐碱地的“金钥匙”?答案在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田菁具有强大的固氮能力,其根部会长出一个个白色的小肉球——根瘤,里面含有粉红色的固氮菌,能够把空气中的氮固定下来供给植物生长。这种能力使得田菁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方面表现出色。研究显示,田菁的固氮能力极强,比大豆高20~30倍,比苜蓿高12~18倍。

同时,田菁的蛋白质含量可以与“牧草之王”苜蓿媲美,叶子里的粗蛋白含量达30%以上。而且,它还具有耐盐碱、耐涝、耐贫瘠等耐逆特征,非常适合在恶劣的盐碱地环境中生长。

02

“中科菁1号”的诞生

为了找到适合改良东北盐碱地的植物,曹晓风院士带领团队对收集的800余份植物种质进行耐盐碱筛选。经过反复试验和筛选,他们发现田菁是耐盐碱性最突出的物种。

然而,要让田菁在东北盐碱地上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曹晓风团队通过野生驯化和杂交选育方式,从400余份野生种质中选育出耐盐碱高产田菁品系“中科菁1号”。这个新品种不仅耐盐碱、耐涝性突出,而且植株高大、分枝多、产草量高,蛋白含量在幼嫩期可达约20%。

03

“一优三改”生态修复模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田菁的改良作用,曹晓风团队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优三改”生态修复模式:

  • “一优”:选用优良、耐盐碱牧草品种
  • “三改”:
    • 改变传统的单播模式,采用多种牧草优化组合的混播模式
    • 改变传统的深翻深松整地措施,采用轻耙浅旋的土壤低扰动技术
    • 改变传统的平播种植方式,采用大垄多行播种技术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盐碱地的改良效率,还促进了新牧场的创建。在黑龙江省安达市和肇源县的示范项目中,种植当年田菁的盖度就达到了75%,土壤pH值平均降低了7.35%,有机质增加了30%以上。

04

从“碱巴拉”到“绿洲”的转变

在吉林省白城市的一片盐碱地上,中和农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齐文斌见证了令人惊喜的变化。“这里曾经是pH值超过10的重度盐碱地,历年来就没种活过作物,一直是废弃地。”他说,“但今年种上田菁后,不仅长势喜人,还吸引了羊群前来啃食,让盐碱地真正高效利用起来了。”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改良模式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白城市另一片50亩的“光伏+田菁”示范田内,浙江九亩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红卫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总投资500元到600元,按一亩地2吨鲜草或0.4吨干草的产量计算,每亩地的收入能够从零收益增长到500元左右。

05

从科研到应用:科技赋农助力乡村振兴

曹晓风院士表示:“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目标是力争取得能够‘用得上、有影响、留得下、推得开’的科技成果。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增加收益,在带动地方经济上发挥一点作用,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一技术不仅为解决我国优质饲草短缺问题提供了新途径,还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种植耐盐碱植物,将盐碱地生物改良和利用选育肥、饲兼用型豆科植物,打造了绿色高效的生物改良技术,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这一成果已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专家建议在东北苏打盐碱地加大示范和加速审定推广,为我国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开辟新路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的“碱巴拉”将变成肥沃的牧场,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