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遗址新发现:良渚文化的秘密
广富林遗址新发现:良渚文化的秘密
近日,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良渚文化的了解,还揭示了更多关于古代人类生活的细节。广富林遗址作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发掘出的大量文物如石器、骨器、陶器等,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通过多媒体和互动体验等方式,游客可以在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研究展示馆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快来一探究竟吧!
最新发现:良渚文化晚期土台
在广富林遗址的最新考古发掘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发现是一座良渚文化晚期的土台。这座土台位于遗址公园南区中部,建于一处洼地之上,由人工堆筑草裹泥而成。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土台的建造工艺极为复杂:土质是草裹泥,土台外围采用草铺泥的结构进行加护,而在土台堆积中,还发现了两层由红烧土组成的斜坡状堆积。土台的东侧、北侧发现了一些与土台方向一致的长条形凹槽,部分凹槽中发现有竖立的篱笆痕迹,这一定也与土台的加固有关。
虽然土台的具体用途尚不明确,但考古专家推测这可能是一座祭祀台。这一发现对于认识良渚文明晚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分工和社会等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为了解之后广富林文化的诞生和演变提供了重要参考。
填补历史空白的广富林文化
广富林遗址的文化序列十分完整,从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到广富林文化都有重要发现。其中,广富林文化的确认具有重大意义:
- 它填补了良渚文化(约5300-4300年前)到马桥文化(约3900-3200年前)之间的空白。
- 它让考古学的年代学时间精度具体到了百年,这是考古学年代学的一次重要飞跃。
广富林文化的发现始于对遗址出土文物的观察。考古学家发现,一些文物与崧泽、良渚时期的都不一样。比如陶鼎,崧泽文化的鼎是扁平而有脊的“铲形足”或者是“凿形足”,而到了良渚时期,陶鼎普遍是“翅型足”或者是“梯形足”,广富林文化时期的陶鼎和之前就都不一样,其足是侧装的 “三角足”。这些差异促使学者们开始考虑这里是否存在一种新的文化。最终,他们确认了约4200年到4000年前的广富林文化的存在。
实用游览指南
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3260弄,试运营始于2018年6月26日,现已成为沪上重要文化地标。门票价格为成人票40元,半价票20元。
交通与停车
- 导航至“朱雀门”商业街停车场可享免费停车。
- 公交线路:可乘坐松江12路、松江95路、松江195路等公交线路到达。
拍照打卡点
- 大集贤园:中式徽派建筑风格,现在去还有新年限定版红灯笼,氛围感十足。
- 知也禅寺:冬日光影下的红墙很出片,可以拍到锦鲤排队在池中游的有趣画面。
- 富林塔:设计巧妙的寺庙建筑,屋檐风铃响叮当,塔前水潭倒影也是不错的拍摄题材。
推荐路线
从卓兰塔午餐开始,途经知也禅寺、富林塔、一尺花园、朵云书苑等,最后以考古展示馆落日余晖结束,轻松完成半日游。
广富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还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和自然风光吸引游客,是探索上海文化根脉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