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侗寨:千年古韵,侗族大歌唱响世界
肇兴侗寨:千年古韵,侗族大歌唱响世界
1986年9月28日晚,法国巴黎夏乐宫国家剧院,一场来自东方的音乐震撼了整个欧洲。9位侗族姑娘组成的演唱团,用她们甜美、优雅的歌声,让西方世界第一次领略到了侗族大歌的魅力。这场演出不仅赢得了37次谢幕和长达15分钟的掌声,更让侗族大歌从此走向世界舞台。
这个被誉为“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就发源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这个被誉为“侗乡第一寨”的古老村落,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更是一个承载着千年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千年古寨的历史印记
肇兴侗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至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它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一条清澈的小河穿寨而过,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整个寨子占地约18万平方米,由五个自然村寨组成,分别是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都有自己的鼓楼。
在侗乡,无论在家里、田间劳动或傍晚走进侗寨,都是歌声连绵,此起彼伏。侗族大歌起源于古代的侗民族,据《贵州通志》记载:“黎平、从江、榕江一带,自古无文字,语言以侗话为主,其语言与古越人接近”。侗族先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其中就包括侗族大歌。据史料记载,侗族大歌发源于古代侗家的宗教仪式歌舞活动中,是祭祀祖先、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的一种礼俗活动。而随着文明的发展,侗族大歌得到包容发展,在传唱中表达了侗族同胞的思想和情感,唱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侗族大歌:世界非遗的璀璨明珠
侗族大歌是一种独特的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合唱艺术形式,被誉为“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一致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也就是那个时候起,有着“侗乡第一寨”美誉的肇兴侗寨以侗族大歌而声名鹊起,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目光。随着游客的增多,肇兴侗寨应运而生出许多古色古香的宾馆客栈,侗族大歌队也组建起来了,当地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独特,通常在鼓楼里、风雨桥上和月堂中进行,歌手们宾主分坐在长长的凳子上,轻声唱,慢慢和,温文尔雅,内在含蓄,优美深情,格调平和。这种演唱方式不仅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更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独特的建筑风貌与文化传承
肇兴侗寨的建筑风格独特,鼓楼、风雨桥和吊脚楼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寨中的五座鼓楼(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各具特色,外观、高低、大小和风格各异,其中智团鼓楼以精美著称。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侗族建筑艺术,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寨中的房屋采用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且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侗族村落景观。这些建筑不仅是侗族人民生活居住的地方,更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从深山走向世界
近年来,肇兴侗寨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2023年,通过“村超”活动的带动,全年旅游人数达到700万-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这个曾经藏在深山中的侗族村寨,如今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如何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如何平衡商业发展与文化传承,成为了肇兴侗寨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期待这个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侗寨,在新时代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